天气预报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今日桐乡数字报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桐乡
浙新办2006[33]号
 网站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党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 文明 | 彩票代购 
 桐乡概况 | 理论视点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资讯 | 民生信息 | 投稿
 【镇街网闻联播】: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社区巡礼
  您当前的位置 :  桐乡新闻网 >桐乡新闻 >桐乡·综合

中国移动-桐乡分公司

与爱同行 助老为乐

——记者体验“七彩夕阳”志愿者服务活动

  在庆丰社区“七彩夕阳”社会工作室成立一周年前夕,本报记者加入这个工作室的志愿者队伍,在半个月内,体验“为老年人服务,受老年人喜爱,助老年人生活,使老年人快乐”的志愿者精神。

 

 

  庆丰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第一次例会召开现场

 

 

  志愿者正在为社区老人理发

 

 

  记者帮社区老人买菜

 

 

  记者学着给老人量血压

 

  去年开始,梧桐街道庆丰社区陆续组织开展了“相约星期三”活动,通过设定走访服务日、文艺活动日、学习培训日等不同主题活动日,为社区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探视服务、心理辅导、教育培训、法律咨询、文艺宣传、精神慰藉等内容的居家养老服务。

 

  为高龄老人理发

 

  7月的第一个星期照例是庆丰社区“七彩夕阳”的志愿者们上门探访老人的时间。星期三上午8时多,记者跟随志愿者们来到百岁老人林杏宝家。听到敲门声,林杏宝的孙子丁洪亮赶紧开门迎接我们。

 

  走进客厅,腿脚不便的老人林杏宝正倚着一个木凳从房间里走出来,身材清瘦,略微有些驼背,但脸色红润、精神饱满,看不出已经108岁高龄了。林老太一见我们就热情地招呼起来。

 

  “我们来看您了。”一位志愿者忙上前扶着林老太,很是熟络。原来这位今年已经70多岁的徐剑鸣是林老太多年的对门邻居。“白天她的家人都要上班,我就经常来串串门,跟她作伴聊天。”徐剑鸣告诉记者,社区里不少老人年纪大了,最怕的就是平常家人忙于工作,少了倾诉的对象。“我身体还算硬朗,就参加了社区的志愿者队伍,专门上门和老朋友们聊天谈心。”

 

  看着满屋子的“客人”,林老太也乐呵了,嘴里不停地说着话,还手舞足蹈起来。“老人的头发长了许多,夏天到了天气闷热,让濮大姐帮忙剪短些吧。”有位细心的志愿者注意到林老太的白发已经齐肩了,提议为老人理个发。

 

  在征得林老太同意后,一同前来的志愿者濮根仙利索地从随身带着的小竹篮里翻出剪子、梳子、推子等理发工具来。记者忙上前搭了把手,从濮大姐手里接过围兜,先替老人围上。

 

  “老人家,头低一下,我来帮你系上。”濮大姐边指示林老太低头,边用夹子在老人的领口处夹好围兜。“夹紧了,会勒住脖子;夹松了,老人一动就会掉。”濮大姐和丈夫一起打理着一家理发店,七八年前她就已经是庆丰社区里的一名“专业理发”志愿者了。

 

  濮大姐每个月都会抽几天时间为社区老人上门免费理发,有时候忙不过来,也会关了店,拉上丈夫一起来做志愿者。趁着换工具的间隙,濮大姐告诉记者:“做社区志愿者已经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只要社区的老人需要理发,我随时都能来。”

 

  “咔嚓卡嚓”,10分钟不到的时间,林老太的满头银发变得齐整清爽了。“漂亮吗?好看吗?”一时还看不到新剪的“发型”,爱美的林老太摸着头发,连声问着周围的人,志愿者们忙不迭地称赞着,记者也赶忙递上准备好的镜子。林老太瞅了半天镜中的自己,最后满意地说道:“是比以前好看。”看着老人脸上露出的微笑,记者和志愿者们也感到由衷的高兴。

 

  给行动不便的老人买菜

 

  刚当上“七彩夕阳”的临时志愿者没几天,记者又接到了社区打来的电话,志愿者们再一次出动了。这次的为老服务活动又会是什么内容呢?

 

  上午9时左右,记者赶到庆丰社区与70岁的志愿者、退休教师戴丽娟碰头。“小姑娘,交给你一个任务。”戴老师笑眯眯地将25元钱交到了记者手中,原来今天的为老服务活动是要帮社区里91岁的徐凤珍老人买菜。

 

  戴老师告诉记者,徐凤珍老人一直与60多岁的儿子住在一起,前几年儿子中风,瘫痪在床,日常生活全靠徐凤珍料理,徐凤珍一步也离不开儿子。再加上年事已高、腿脚不便,外出买菜成了她头疼的难事,只能请社区志愿者们上门帮忙了。

 

  “这次要买的东西有两只鹌鹑、5元钱猪肉,再买点冬瓜。小姑娘,别记错喽。”戴老师交代完需要购置的食材,便匆匆赶往另一户需要帮助的人家。

 

  仔细收好买菜钱,默记好了要买的东西,记者步行来到不远处的农贸市场。由于不熟悉环境,记者在菜场里兜了大半天,才在角落的某个家禽摊位上发现了已经被拔干净、浸在清水中的鹌鹑。“老板,帮我挑两只好点的,家里老人爱吃。”

 

   接着,记者又顺利地买齐了猪肉和冬瓜这两样食材。记者看了看时间,都到做饭的点了,得赶紧把买到的食材送上门去。

 

  来到徐奶奶家,记者亲手将食材和剩下的零钱交到了徐凤珍手里,“两只鹌鹑8元,猪肉6元8角,冬瓜2元,一共花了16元8角,找回的零钱是8元2角。您看看,对不对?”

 

  “对对,不用数了,你们志愿者做事我放心。”徐凤珍开心地说道。

 

  为高血压老人服务

 

  下午3时左右,庆丰社区的“七彩夕阳”工作室里,七八位有着多年高血压病史的老人正围坐在会议桌旁,召开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的第一次例会。记者则临时充当了一回会议助手。

 

  “我得高血压都有10来年了,最近听了个偏方,说空腹喝醋能降血压,大伙儿觉得可行吗?”张先根老人的话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空腹喝醋不仅没效果,而且伤胃。”一旁的驻社区医生陈学霞否定了这个偏方,还提醒大家平常还是要吃药降压,不要轻易听信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降压偏方。

 

  “我也有快10年的病史了,一直在吃药,可是血压就是降不下来。”组员吕德华诉苦道。“老吕,老酒还在天天喝吧?”一位组员一语道破了其中缘由,大家都笑了起来。

 

  “这可不行,高血压患者最好能戒烟戒酒,平常也要做些适量运动。”陈学霞耐心地告诫老吕,“为了你的身体,这天天喝酒的习惯必须得改。”老吕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接受了医生和组员们的建议。

 

  小组成员轮番讲述自己的情况,大家结合自己的病史帮忙出主意,医生也适时提出几点中肯的建议。站在一旁的记者也不闲着,将各个组员的姓名、病史等基本情况一一写在黑板上,方便综合统计。

 

  通过分享自己的经历和心理困扰,激发了大家探讨健康养生的兴趣,小组成员们也对自身疾病有了清晰的认识。

 

  讨论完各自的情况后,小组成员又开始了一场“紧张刺激”的高血压知识竞答小游戏。抢答游戏点燃了组员们的热情,大家聚精会神,生怕漏听了一个字。答对了获得一个小礼品,没抢到题的,也不气馁,继续努力,争先恐后的场面好像回到了小学课堂。

 

  “第七题:高血压患者不一定会出现头痛等不适症状,A是B否,开始抢答。”不过这次当主持人报完题目,组员们都犹豫了,“我有次起床的时候头痛了,应该选B。”张先根根据自己的病史,率先说出了答案。“我有20多年的病史了,一直都没发生过头疼这个状况,应该选A。”另一位组员也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七八名组员分成了两派,一时间顾不上答题,转而激烈地讨论起来。最后,还是陈医生给出了正确答案,平息了这次小小的分歧。

 

  15道抢答题结束,组员们都收获了不少关于高血压保健方面的科学小常识。临近第一次小组会议结束,血压一直偏高的吕德华建议给大家量一量血压,并把每个人的血压值都记录下来,比一比今后谁的血压降得快,降得稳,这一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赞同。

 

  在陈医生的指导下,记者第一次使用汞柱式血压计为组员们量血压。首先,把血压计的袖带缠在患者的右上臂,“不能过紧,也不要过松。”按着陈医生的指导,记者戴上听诊器,将听筒塞进袖带,接着单手捏紧打气球,往袖带内打气。

 

  之后慢慢松开打气球气门,同时要注意水银柱所指的刻度。“注意听诊器里传出的第一声搏动声时,显示在哪个刻度,”陈医生适时提醒道,“搏动声变软变弱时,又是在哪个刻度。”

 

  “收缩压是130mmHg左右,舒张压是95mmHg。”凭着印象,记者报出了最后测量的结果,完成了这次测量血压的工作。

 

  记者手记:为老服务需活力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的平均寿命逐步延长,老龄人口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老龄化社会日益临近。如何安排好老年人的生活,关心、关怀、关爱、关助他们安度晚年,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

 

  我市梧桐街道庆丰社区现有60周岁以上老人1112人,占社区常住人口总数的18.8%,属于我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占比重较多的社区之一。

 

  去年,庆丰社区社工工作站联合社区老年协会,特别策划了“七彩夕阳”老年人服务项目,积极探索推进社区居家养老工作,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家庭式的生活照顾服务,营造出一个舒适、温馨的居住环境和娱乐家园。

 

  然而,在为期半个月的志愿服务过程中,记者注意到积极参与义务工作的志愿者们大多也是年近60,甚至是70岁以上的老人,社区为老服务工作呈现出“以老养老”的情形,缺少年轻人充满活力的身影,这不得不令人感到遗憾。

 

  随着老龄人口的不断壮大,社区志愿服务需要注入更多年轻新鲜的力量,社区工作的形式也需更加灵活多样,关注、关爱老年人,提高年轻人对社区服务的认同感和参与度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而,走进身边的老人,参与到为老服务的群体中来,力所能及地给予老人关怀和帮助,是每个年轻人应该肩负起的时代使命。


所属专题:
 打印  收藏本页  关闭本页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版 作者: 记者 张卓君 孙怡 本版摄影 记者 孙怡 编辑: 王颖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最新
 
图片
 
    有投入才有产出
    有投入才有产出
    老有所乐
    老有所乐
    社区书画班
    社区书画班
    消防安全检查
    消防安全检查
桐乡网警
浙ICP备06047663号 桐乡市新闻网络中心 版权所有 2006-2008(第三版)
电话:(86)0573-88118696 
地址:浙江省桐乡市振东新区环园路578号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