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今日桐乡数字报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桐乡
浙新办2006[33]号
 网站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党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 文明 | 彩票代购 
 桐乡概况 | 理论视点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资讯 | 民生信息 | 投稿
 【镇街网闻联播】: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社区巡礼
  您当前的位置 :  桐乡新闻网 >桐乡新闻 >域外媒体看桐乡 >嘉兴级媒体报道

中国移动-桐乡分公司

岸上种桑、桑叶养蚕、塘中养鱼、蚕沙喂鱼、淤泥肥桑……这样一个数百年前就出现的循环养殖系统与现代“农田生态平衡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妙——

俞家湾“桑基鱼塘”迎来保护性开发

  “桑树是摇钱树,鱼塘是聚宝盆。”在桐乡市河山镇五泾村俞家湾组,有一个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桑基鱼塘。当地村民就是利用这个仅10万平方米的桑基鱼塘实现了桑叶养蚕、蚕沙喂鱼、塘泥培桑的生态循环养殖模式,维持着数百年的生计。

 

  2011年,俞家湾桑基鱼塘作为嘉兴地区现存唯一的桑基鱼塘,被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如何对这个古老的桑基鱼塘进行保护和开发成了当前的重要课题。昨天,记者从河山镇政府了解到,本着维持原貌、合理开发的原则,当地政府已着手对其进行保护性开发。

  

  原始风貌保存完好

 

  据五泾村村干部张国强介绍,俞家湾桑基鱼塘能保存下来也是“因祸得福”。在2004年土地平整的时候,由于俞家湾组里鱼塘多土地少,推土机操作很不方便才得以保留。

 

  63岁的村民沈松泉告诉记者,“现在鱼塘越来越少了,以前把这些鱼塘叫做‘九埂十三池’,最近两年才开始叫‘桑基鱼塘’的。”最早的时候,一共有13个鱼塘,到现在只剩下六七个了。“上世纪70年代,因为村里能种粮食的田地少,大家就挑土填鱼塘,几年时间里,鱼塘被填去了7个。”

 

  现在,村民生计完全依靠桑基鱼塘的时代已经远去了。但是鱼塘并没有被荒废,而是承包给一些有意养鱼的村民。昨天上午,记者走进这个桑基鱼塘,只见鱼塘的水面上覆盖着绿藻,塘边的岸基上种满了桑树,整个桑基鱼塘就像是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因为生态环境好,这里总会有野鸭来栖息。

 

  重点是外围的开发

 

  那么,如何既原汁原味地保护好这个古老的桑基鱼塘,又为当地村民创造更多财富呢?张国强告诉记者,在前期的摸底调查中,俞家湾组的41户村民都希望这里能够得到开发。

 

  在五泾村党总支书记陆民雄的办公室里,一张“俞家湾‘桑基鱼塘’休闲民俗文化村旅游开发规划图”摆放在桌上。“原生态要保护好,新建的房屋等设施基本没有,重点是外围的开发利用。”陆民雄指着规划图,整个开发项目分三期完成,总面积将达到400亩左右,其中150亩的桑基鱼塘及周边环境保持不变。

 

  从规划图上看,桑基鱼塘的一期开发主要围绕老鱼塘展开,成立水产养殖区、蚕桑养殖区等,将原来零散的养殖户集中起来管理。“因为这些鱼塘很多年没有进行修缮,部分塘基都被雨水冲坏了,要马上加固。”陆民雄表示,因为不能破坏原来的面貌,只能用“原始”方法修鱼塘,不能用水泥等来硬化加固。

 

  在二期和三期的开发中,会以当地农家为基础增加一些休闲农家和餐饮区。“这是开发的主要方向,也能使村民增收。”记者看到,其中还有几处民俗文化活动表演区,旨在保护俞家湾传承数百年之久的民俗活动。

  

  尽可能保持原生态

 

  据了解,桑基鱼塘的最初形态是桑基圩田。“南宋之后,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桑基鱼塘逐渐增多。据现有史料记载推测,俞家湾桑基鱼塘的开挖可能是在明朝。”桐乡市博物馆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将地势较低的水田挖成水塘,并将塘泥堆在四周成为岸基,种上桑树、养上鱼后就成了现在的桑基鱼塘。岸上种桑、桑叶养蚕、塘中养鱼、蚕沙喂鱼、淤泥肥桑……这样一个数百年前就出现的循环养殖系统与现代“农田生态平衡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妙。

 

  “开发桑基鱼塘使村民增收本无可厚非,但从文物保护的角度来说,保存桑基鱼塘的原貌才是关键。”桐乡市博物馆副馆长朱宏中告诉记者。俞家湾桑基鱼塘数百年来保存完整,周边的生态环境良好,是研究原始生态农业养殖模式的样本,“在合理开发的基础上,要尽可能保持乡村的原生态‘气息’,不要改变桑基鱼塘的原始面貌。”


所属专题:
 打印  收藏本页  关闭本页
来源: 南湖晚报 作者: 记者 马国海 通讯员 姚 莉 编辑: 宋琼燕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最新
 
图片
 
    强投入 赶进度
    强投入 赶进度
    重研发 强效益
    重研发 强效益
    专注新市场开发
    专注新市场开发
    暑期学古筝
    暑期学古筝
桐乡网警
浙ICP备06047663号 桐乡市新闻网络中心 版权所有 2006-2008(第三版)
电话:(86)0573-88118696 
地址:浙江省桐乡市振东新区环园路578号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