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市环保局开出了今年新一批的环保罚单,对36家违反环保相关规定的企业作出处罚,名单如下,请各金融机构在实施‘绿色信贷’过程中加以对照。”近日,桐乡市各金融机构的信贷员陆续收到桐乡市环保局对污染企业的处罚信息后,马上着手下调这些企业的信用等级。
据悉,“绿色信贷”是桐乡市生态环保建设中倒逼企业尽快转型升级的一记“重拳”。“‘绿色信贷’是环保部门、人民银行、银监部门为了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盲目扩张,联合提出的一项全新的信贷政策。”桐乡市环保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绿色信贷”主要是在金融信贷领域建立环境准入门槛,对于属于限制和淘汰类的新建项目,金融机构不得提供信贷支持;对于属于淘汰类的已建项目,停止各类形式的新增授信支持,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收回已发放的贷款。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桐乡市正式启动“绿色信贷”信息共享工作,有意识地收缩对“两高”行业的贷款。桐乡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说:“‘绿色信贷’的作用是逼迫企业必须为环境违法行为承担经济损失,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环保部门的执法手段。”
“我们在发展企业业务时,时刻对照‘绿色信贷’标准,实行贷款环保一票否决。”工商银行桐乡支行一名信贷负责人表示,“绿色信贷”制度已经在该行信贷业务中发挥出强有力的管控作用。同时,桐乡还建立了一个类似于“绿色信贷”的企业信用等级监管体系,涉及的部门更多,有工商、国税、质监、卫生、公安等13个单位。据桐乡市环保局工作人员介绍,被定级为环境保护信用类企业的,将在污染治理项目补助、上市申请、各类评比先进活动等方面享受不同程度的优先权,而被定级为环境保护信用不良类企业的,不仅被要求限期整改,还将在本地新闻媒体上曝光,并及时通报其他部门作为企业其他资信评定参考依据。
有制约也有推动,对于注重环保并积极进行转型升级的企业,桐乡市专门安排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用于补助重点污染治理设施改造项目、区域性污染防治项目和具有示范意义的环境污染治理项目、循环经济示范项目等。据悉,这一政策从2007年起执行至今,已有4批上百家企业领到环境保护专项资金。
所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