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家茭白”的远行 |
|
一棵茭白改变了一个村,成就了4000多家农户的致富梦。
从1987年落户浙江省桐乡市董家村,到2010年走进上海世博会,它的脚步已遍及全国10多个省市,现在它正在向香港出发。
这棵茭白有一个普通的名字:叫董家茭白,它的家,叫董家茭白专业合作社,它的伯乐就是村里的农民张永根。这棵茭白和这个地区的缘分延续了20多年。
要远行先创新
2003年,董家茭白专业合作社成立时,当时成员只有几十人。如今,合作社成员达到163人。
董家茭白长期以来主要以双季“梭子茭”为主,但是存在着品种单一、产量低、上市集中等缺点,特别是在秋茭上市期,与其他各地市场上的单季茭品种“撞车”造成销路受阻。
面对市场竞争,茭白种植产业的更新换代势在必行。2003年,合作社和大专院校联姻,引进了新品种。“这个新品种11月初才上市,一直持续到12月中旬,下半年优势明显。”农技专家沈月根介绍,现在农民都采用几个茭白品种搭配种植,这样就形成早中晚熟茭白交替上市,上市时间从原来的20天拉长到了两个月。
仅以品种改良还不能保证稳定的收益。
去年反常的天气和蔬菜行情不景气,给茭白售价带来较大影响,每公斤1元~1.4元的价格寒了茭农的心,于是冷库成了救急法宝。
合作社把整理打包的茭白装满了所有冷库。在冷库“蛰伏”两三个月后,市场上茭白数量减少,董家茭白又卖出了好价格,挽回了农民的损失。
张永根说:“别人没有的,我们要有,别人有的,我们也要跟上,这样才能使产业健康发展。”
目前,合作社的33座大小冷库能存放7000吨的茭白。
责任追究到个人
合作社在成立之初就为茭白申请了“董家”的商标,经过市场的历练,逐步形成了一批固定客户,在他们眼里,董家茭白就是品质的保证。
合作社出去的茭白都是打着“董家”的牌子,如何让农民实现标准化生产,保证茭白品质,张永根费了不少心思。“咱是农民,做的是农活,就用土办法解决呗。”
于是合作社和所有营销户签订了质量承诺书,而营销户就和农户达成协议,必须保证收购上来的茭白无农药残留等问题,如果出现问题,实行责任追究制。
“无形中形成了一种相互约束的机制,现在农民都明白口碑品质重于一切,不会乱用农药。因为出现问题,不光砸了董家的牌子,更是断了自己的后路。”经销户王松潮说,正是大家这种心往一处使的抱团精神,才把董家茭白这一品牌越做越大。
对于农药选用,合作社实行定点采购制度,由配送中心按批发价向茭农提供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对口农药。同时实行农产品追溯制度,指导茭农开展茭白田间生产档案记录。
2008年,合作社率先建立了农残检测室,采用上级抽检与合作社自检相结合的办法,对上市前茭白开展检验检测,不合格的产品不得上市销售。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检测到有问题的茭白。
张永根表示,其实按照现在茭白的生产时间,农民即便想多用农药,也是没机会的。“因为春茭生产期在3月至4月,秋茭的生长期在10月到12月,这段时间虫害是很少的。”
这几年,董家茭白陆续通过了省级无公害产品、国家级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认证,合作社还拥有了3000m2的茭白交易市场。
走精品化道路
由于董家茭白的市场知名度逐年提高,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假冒现象。“有些经销户就拿别的地方出产的茭白打上董家的牌子。如果出现问题,我们之前的努力就白费了。”
董家茭白开始另辟蹊径:走精品化之路,和市场上的其他茭白拉开档次。除了进批发市场的茭白采用22公斤大纸箱包装,合作社还推出了0.5公斤、1公斤、2公斤等不同规格的礼品装,主攻超市方向。
精致的塑料袋里面装着两棵整理干净的茭白,这非常适合现代家庭的需求。“去参加一些农展会时,很多市民都会一次性买上十多袋,在冰箱里能放上两三个月,要吃时就拿出一袋,很方便。”张永根觉得要让茭白走得更远必须先创新。
除了在茭白的包装上改头换面,合作社还增强了防伪功能。在每袋茭白包装上都贴上了一个标志,上面标明批次,顾客可以根据上面的批次号上网查询。
随着效益的推动,如今,茭白已走出了董家村,辐射到了周边的金牛村、南王村等,甚至在乌镇、濮院、屠甸等都能见到董家茭白的身影,惠及4000多户农户。
2010年,上海迎来了举世瞩目的世博会。张永根瞅准商机,找到上海一家向世博会供应蔬菜的公司,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检测,董家茭白顺利通过,以每日一吨的数量进入了世博会。
如今的董家茭白有着标准化的种植管理体系、完整的供应链、良好的市场口碑,应该说茭农不愁卖。
“关键要卖出好价钱,卖到消费能力强的地方。”张永根居安思危。
现在全国的茭白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国内市场已趋饱和,“不能等到市场不行了,再急急忙忙找出路。”张永根把目光锁定香港,香港经济繁荣,人们生活水平普遍较高。
如何让董家茭白直通香港,或者开拓更广阔的国外市场。
3月21日下午,一支由商务局等部门工作人员组成的“军师团”来到了合作社,为董家茭白走向香港出谋划策。
“老张,还有一条比较好的线路你可以考虑下。”市商务局副局长郭术艳介绍,东南亚一些国家对于农产品进口实行免关税政策,特别像新加坡因为本国资源稀缺,很多农产品都是靠进口的。如果董家茭白能顺利打入,利润空间是非常大的。”
…………
日头西沉,但关于董家茭白销售渠道、产业发展的谋划还在继续。这次,董家茭白的远行并不是问题,关键是这趟远行给今后带来的深远意义。
所属专题:
|
|
来源:
农民日报
作者:
沈怡华
编辑:
宋琼燕
相 关 稿 件 |
|
|
|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