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今日桐乡数字报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桐乡
浙新办2006[33]号
 网站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党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 文明 | 彩票代购 
 桐乡概况 | 理论视点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资讯 | 民生信息 | 投稿
 【镇街网闻联播】: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社区巡礼
  您当前的位置 :  桐乡新闻网 >桐乡新闻 >桐乡·综合

中国移动-桐乡分公司

给你另一个世外桃源


乌镇姚太线改造效果图


子夜路街景改造效果图


子夜路道路改造效果图

  10年前,乌镇宛如一位耄耋老人,每天伴着鸟鸣声起,枕着流水入眠,安静自若;似水流年,“尘封”了1300年之久的乌镇却在精心呵护下重新焕发出了青春,数年间,这座小镇引起了无数人的灵魂共鸣,几度令游客如痴如醉。

  然而,随着乌镇影响力的逐年扩大,子夜路及街景立面、街道绿化与5A级旅游景区品质相去甚远,如何改造成了乌镇国际旅游区建设管理委员会心头的一件大事。

  近期,子夜路、虹桥路街景、姚太线绿化等设计方案的新鲜出炉,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正逐渐从图纸转变为现实。

  今天,记者带您一起畅想,看看整治后的乌镇是何等模样。

       畅想一:穿越灰白世界

  作为景区对外界交通连接的主干线——子夜路,是联通东栅、西栅景区的形象道路,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游客的心情以及乌镇的国际形象,因此,它的改造绝对一马当先。

  从已初步成型的效果图上望去,改造后的子夜路从原有的双向两车道扩大到双向四车道,宽度也比原先略宽,大大增加了路面的运载负荷能力,有效地缓解了区域路网交通压力。

  接着,让我们将视线逐渐从路面转向左右两边,你会欣喜地发现,原先错乱分布的人行道已经被“竹简”取而代之。这种采用一灰一白条形交错的铺设方式犹如将文字、书画刻于竹简之上,无声地诠释着古镇的独特魅力。将人行道转化为竹简的这种想法是否让人折服?置身其中的游客又会否读懂历史厚重的记忆?

  考虑到镇区城市化的需要,设计者在设计时采用无障碍设计理念,于一灰一白条形交错的人行道间设置盲道,并在主要公共建筑入口设置无障碍坡道。未来,前来乌镇游玩的盲人朋友不用寻求任何帮助,便可在镇区内行走自如。

  沿着人行道向前行,一个个内植红花继木、金叶女贞、银边翠等彩叶类小灌木的条型花坛夺人眼球,为灰白的道路增添了几抹动人的色彩。

  在一些商业相对集中的地段,因地制宜是设计的首要前提。细观效果图,特色铺砖、地面浮雕、雕塑一应俱全,小广场的青石浮雕,雕刻着不少体现乌镇民俗民风的特色图画及文字,在给人亮丽独特的感官享受之时,又让人多了几分对乌镇历史的敬意。

  此外,小到垃圾桶、沿街座椅、雕塑,大到公交站台、电话亭、指示牌,均采用中式风格设计,符合整个街景和景区的整体风貌。

  “今年年初,我带了几个客户来乌镇旅游,一路上客户对乌镇满是畅想,哪知道进入子夜路后又是颠簸、又是堵车,好心情一下就没了踪影,直到一行人进入西栅景区心情才得以完全平复。”在宁波从事物流工作的乌镇人沈利锋得知乌镇子夜路改造箭在弦上甚是开心,他说:“子夜路改造直接影响到景区的品质,待以后改造好了,我还会邀请那几位客户前来,让他们看看整治后的乌镇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畅想二:寻回千年记忆

  建筑立面承载着乌镇的记忆,它的外表能否与景区的档次相互匹配至关重要。

  本次立面改造尊重建筑演变的现象,尽量在改造中保留建筑原来的结构,重点围绕一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自行建造的沿街民居房和建筑风格偏欧式的沿街公共建筑而开展。其中改造立面面积约为36600平方米,改造屋顶面积约为6950平方米,改造铺地面积约为29400平方米,改造绿化面积约为5300平方米。

  从效果上我们可以直观地发现,改造后的立面,表层采用木结构装饰、坡屋顶、木制格栅等元素,底层采用古朴的青砖,强调出挑的檐口处理,就连空调、水管等小物件都被一一附上了历史的痕迹。

  马头墙——作为古镇出现频率最高的元素之一,也被着重应用到了本次设计方案之中,这种体现传统水乡韵味的特色物件,传统而富有变化,使得景区的天际线充实而又美丽,让沿路的建筑与景区悄然混为一体,最终实现全镇景区化。

  此外,白墙黛瓦、坡顶、檐口、悬山、硬山……以江南传统建筑为雏形,这些元素都将被一一应用到沿街立面改造中去。

  不过最出彩的还是改造后的立面夜景图,那种米黄色的灯光均匀地点缀在古朴的立面之上,让原本单调的建筑瞬间色彩斑斓。设想,在一幢幢古朴典雅的沿街建筑之上,亮起一排排温馨的灯光,那是何等的浪漫。

  或许,数年之后,游客会把乌镇的街区当成景区的一部分,因为它的未来足以与景区媲美。

  “以后从家里的窗口伸手出去就可以触摸到古镇的痕迹,用鼻子嗅一下就可以闻到古镇的气息,用眼睛瞧一下就可以看见古镇的魅影。”对于乌镇整治工程的逐步启动,家住子夜路沿街住宅的沈炜兴奋不已,“支持乌镇景区形象再度提升,希望这次改造完成后,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好让更多的乌镇人、桐乡人享受到景区带来的商机。”

       畅想三:变身绿色长廊

  如果说道路是城市的血脉,那么姚太线则是乌镇旅游向外延伸的一条大动脉。

  因此,此次乌镇整治,除了道路路面和沿街建筑的改造升级,姚太线两侧景观改造也是重头戏之一。

  我们都知道,来乌镇旅游的游客大多来自杭州上海等地,他们往往都会经过姚太线再到达乌镇,道路两边“光秃秃”的景象很有可能间接影响到他们的心情。

  如今,梦想即将照进现实,这条承载着输送游客的交通主干道的未来已经跃然纸上。

  俯瞰图纸,一条绿色的长龙从姚太线两侧蜿蜒而去,绵延数十公里。色彩各异的植物合理分布且相得益彰,放眼望去,满目都是清新的绿色。

  宽约数十米的绿化隔离带,前所未有,就如一个小型的森林公园。

  再看!机动车道与非动车道界限分明,红白相间的人行道错落有致,游客闲庭信步,畅游在红花绿树之间,分外惬意。

  远处,一排排飞鸟时不时地掠过,仿佛这里就是它们栖息的理想家园。

  “我们总觉得道路够宽、够大就好,谁知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两边的绿化,要知道游客来乌镇旅游就是为了享受那一份恬静,那一份美好,何不让游客从绿色中来、从绿色中回。”听说姚太线道路及两侧绿化带也将以全新的绿色面貌示人,市民汪青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或许,若干年后,一个街景合一的世外桃源又将使游客趋之若鹜。

所属专题:
 打印  收藏本页  关闭本页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 今日桐乡记者 许惠良 编辑: 宋琼燕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最新
 
图片
 
    “五一”促销战提前打响
    “五一”促销战提前打响
    洗刷蚕具迎“看蚕”
    洗刷蚕具迎“看蚕”
    驻村干部为农户落实保险
    驻村干部为农户落实保险
    爱卫月宣传
    爱卫月宣传
桐乡网警
浙ICP备06047663号 桐乡市新闻网络中心 版权所有 2006-2008(第三版)
电话:(86)0573-88118696 
地址:浙江省桐乡市振东新区环园路578号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