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日子以来,虽然气温较低,但是在桐乡市石门镇殷家漾村残疾人扶贫基地内,每天都有不少残疾人在田间地头劳作,他们清扫地面,为梨树整枝、除虫,认真做好冬季清园工作。
“单靠种梨,我们家每年就增加了1万多元的收入。”残疾人姚阿姨开心地说,自从家里将田地改成梨园后,靠着基地负责人的指导和帮助,自己的梨园几乎年年大丰收,收入一年比一年高。在市残联为残疾人广泛编织的“扶贫助残网”里,数百名残疾人和他们的家庭收获着劳动的果实,实践着生命的价值。石门林丰果业残疾人扶贫基地,是张建林一手创建的。300亩基地带动着周边5个自然村126户农户共同致富。其中,约20户残疾人家庭与张建林签订了种植、养殖合作协议。张建林表示,在养殖技术上,他随时为养殖户提供帮助。
“建立残疾人扶贫基地,一方面是为了解决残疾人自身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要让它发挥出辐射效应,解决残疾人家庭所面临的各种生活难题,为他们撑起生命的保护伞。”桐乡市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共建立20个残疾人扶贫基地,其中浙江省级示范基地2个,嘉兴市级示范基地2个、桐乡市级示范基地3个。所有镇(街道)均建立起自己的基地,就近安置残疾人就业。
近两年来,我市为了给全市4.2万名残疾人构建一个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就业有保障、看医读书有优惠的“温馨家园”,不管在硬件支持还是在政策优惠上都下足了功夫。在硬件支持上,我市基本建成 “20分钟康复圈”,市级建立了市残疾康复指导中心,每个镇(街道)建立了残疾人康复中心,176个村(社区)建立了康复站,每个康复站还配备了一名康复协调员;为加快推进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2009年我市投资2292万元,建成了占地13亩、建筑面积8100平方米,集残疾人康复服务、职业培训、就业服务、辅具供应、文体活动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全面提升残疾人工作一体化服务水平。在政策优惠上,自2010年5月份《桐乡市残疾人保障办法》正式实施后,全市各个镇(街道)均制定了本级残疾人优惠办法。市残联、教育、劳动保障、卫生、文化等创建成员单位先后出台了《关于对持证重度残障儿童少年送教上门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大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及困难家庭子女入园补助力度的实施方案》等具体细化的配套措施,进一步改善了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和参与社会的环境。
所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