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5年我市第一次公开选拔副科级领导干部以来,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已在我市开展了16年——
“大学生村官”、“81后”、“蹲点调研”、“全程录播”、“群众评委”……盘点近几年桐乡市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工作,一个个新鲜词语跃入人们的视野。通过大胆的创新实践,在全市构建了充满生机与活力、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性选拔干部新机制。
数字显示:至今年10月底,全市595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的平均年龄为44.65岁,其中年龄最小的27岁,大学以上学历的比重达到了68.06%,12个镇(街道)领导班子全部配备了“81后”班子成员,干部队伍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明显改观。一大批年轻干部、女干部、非中共党员干部以及来自基层一线的村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有效改善了干部队伍的年龄和文化结构。
故事一:一场与众不同的面试
从市财政局(地税局)一名普通机关干部,到市妇联办公室主任、市妇联副主席,在短短2年的时间内,蒋娟芬通过竞争性选拔工作实现了人生“三级跳”。
在蒋娟芬参加的那次桐乡市公开选拔副科(局)级领导干部面试中,首次将面试试场放在了桐乡新闻网。“刚得到面试将采用网络现场同步直播的消息时,心里很紧张,后来一想,这不是增加了公选的透明度和影响力吗,也就坦然了!”说起那场与众不同的面试,蒋娟芬记忆犹新。
让蒋娟芬“意外”的不仅于此,以往面试成绩都由专业评委来打分,而那次公选第一次面试增设了群众评委,除 “两代表一委员”、干部工作监督员等4名评委外,还从所在单位参加现场观摩的13名干部群众代表中随机抽取3名同志作为群众评委,参加评分,这种评委队伍的结构性调整让面试环节更多地体现了“阳光运作”。
背景解读:在近几年的公开选拔干部工作中,我市坚持公开透明,让“阳光”照耀全过程。从发布岗位公告、个人量化初选、面试调研比选,到考察对象公告、拟任人员公示,市委组织部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网站、组工微博等方式进行全程公开,坚持做到政策、职位、条件、规则、程序、结果“六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让干部群众不再“雾里看花”。面试过程实行专业评委和群众评委相结合的大评委制,积极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干部工作特邀监督员参与评分,全程录播面试现场并在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平台播出,接受广大干部群众的监督。
故事二:一名小学校长的角色“转换”
对桐乡市民政局副局长尤良南来说,2009年那次公开选拔副科(局)级领导干部活动,让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根本变化。
时任崇福镇芝村中心小学校长的尤良南,面对公选机遇,毅然决定一搏。他报考的岗位是市民政局副局长。结果从100多名报考者中脱颖而出,入围面试。按抽签号码,尤良南第一个进入面试考场。“面试问题既有普遍性的,又有专业性的,针对性很强,因为之前我从网上了解了不少民政工作内容,占了不少优势。”面试情景,尤良南至今印象深刻。面试当天上午,市民政局领导向参加面试的人员介绍了民政工作情况,其中穿插了提问环节。在那场颇为专业性的面试中,尤良南最终胜出。
背景解读:改进竞争方式,让“干得好的选得上”是我市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的一大亮点。多年来,我市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因岗设考,突出岗位特点,注重实际能力,让干得好的考得好,能力强的选得上,作风实的出得来,使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在测评内容上,坚持“干什么,考什么”的原则,把职位所需的核心素质能力体现到测评内容中,“量身订制”考题,改变以往的“面试一张卷”的模式,既考核领导能力素质普遍性要求的测试,又有不同职位(类别)的实际工作侧重点。
故事三:“81后”走上副科级领导干部岗位
龙翔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这是“81后”徐维杰的头衔。1983年1月出生的他,是在今年9月,我市面向“81后”竞争性选拔镇(街道)副科级领导干部人选中的入围者之一。
赴龙翔街道工作前,徐维杰是我市计生局一名中层副职。经组织推荐、量分初选、面试、调研、考察、讨论决定、市委常委会差额票决,徐维杰成为8名镇(街道)副科级领导干部之一。而在各个紧密相扣的考核环节,不乏亮点之举。比如少了笔试环节,由各部门单位党组织推选出优秀人选,在经过量化初选后,从高分到低分确定面试入围人员;在调研阶段,考生出发时,所有的通讯工具都被关闭并由工作人员统一保管,调研期间,所有考生都处在工作人员的视线范围之内。
背景解读:竞争性选拔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方式,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助推器,是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市在开展竞争性选拔工作中,积极打破论资排辈、隐性台阶等条条框框的束缚,统筹考虑竞争职位层次、实际需要和现实可行性,科学制定资格条件,保证参与对象的广度,形成有效的竞争,让“想干事的有舞台”。
所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