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阔的广场、宽敞的马路、优美的环境、优质的小区……这些情景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曾让桐乡的许多农民兄弟心驰神往。如今,原本是农田、是荒地的位置,已被这幅画卷的实景所替代,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时光飞逝挥不去沧桑巨变,五年来,我市开展大量工作,促使城乡在互动、互融、互补、互促中实现统筹发展,让全市727平方公里大地上“阳光”一样温暖……
城市长大 挥洒精彩亮丽
提到桐乡散步休闲的最佳去处,许多市民都会说出一个地方:“振东新区的植物园。”
作为中心城区“五区联动”规划重视开发的振东行政商贸区,振东新区的发展变化可谓日新月异。“老桐乡”都知道,上世纪90年代时,景雅路以东的地方是一片接一片的荒地,如今,一幢幢挺拔的行政楼陆续建成;一个个现代化的小区吸引众多市民居住其中;世贸中心、蚕丝城等大型市场每天都迎接着八方来客……
2008年初,市委、市政府提出了 “加快城市发展,实施五区联动”的总体要求。于是,新建筑、新地名不断刷新:新华书店、中央大厦、中虹天地,串起了老牌的时代、东兴,商务区的魅力不断显现。朝西北面看,浙江传媒学院桐乡校区投入使用,一张张青春的面孔带给城市新的活力,也掀开了庆北及文华路两侧发展的序幕;振东新区开发高歌猛进,五星级大酒店的落成更是全城瞩目。曾经的“碗大桐乡城”早已不复存在,它正向着现代化中等城市迈进和转变。每一条新道路,每一座新桥梁,每一个新板块,变化不仅在桐乡的版图上,更把桐乡推向更广阔的新空间。
农民“进城” 新农村羡煞城里人
走进元丰佳苑,入眼的是宽阔的水泥马路、整齐的“小别墅”……这并不是某个高档别墅小区,而是龙翔街道元丰村城乡一体新社区,2009年下半年开始建造,200户居民已经入住。
“农民造房子,从来没有政府贴钱的,这回真是开先河了。”记者在元丰村村委会遇到了正在领取建房补助款的村民陆耀荣,他高兴地告诉记者自己能拿到8.3万元的旧房补助。
元丰佳苑只是我市“两新”建设的一个片段而已。市农办综合科的沈国标介绍,2008年,《桐乡市村庄规划编制办法》、《关于加强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村庄集聚加快新农村新社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相继出台。目前,全市12个镇(街道)的176个行政村、4318个居民点规划为“12+114”的布局体系已经完成,“两新”建设一路高歌,部分城乡一体新社区已初具规模。
农民洗脚上岸,并不是桐乡人赋予“两新”工程的惟一意义。“进城”只是形式,真正要做的是让城乡差别小起来,让国民待遇统一起来。许多的新社区里,建有超市、菜场、卫生服务站、休闲广场,还配有专门保洁员、绿化管理员,许多农民觉得,这和城里的小区没有差别。统筹城乡,居住地的承包地怎么办?农民想养蚕怎么办?“进合作社呗。”元丰村村干部钱跃飞说,粮油专业合作社、蚕业专业合作社统一管理,年底农民可以分红或是领取大米等实物。而农民自身又从土地中解脱出来,进城打工。
“时代变了,许多来过新社区的城里人反而羡慕我们呢!”陆耀荣说。
环境改善 提高百姓幸福指数
王家弄村,位于河山镇西北角,毗邻湖州市。这是一个地理位置较为偏僻的小村落,却在这些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道路硬化、河道净化、环境洁化、民居美化、村庄绿化……“我们居住的环境越来越好了!”村民朱兴华说。新村点里,一派小桥流水人家的美景。村里戏台上唱的是帝王将相;而戏台下,演绎的是城乡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新故事。
这一切,源于河山镇“国家级生态镇”的创建。2011年10月13日,河山镇被国家环境保护部授予“国家级生态镇”称号,成为我市第五个国家级生态镇。“许多变化老百姓可以深切感受到,还有许多工作或许他们并不知道。”河山镇副镇长沈其芳说,比如优化工业结构,通过技改、引进高新技术企业等方式发展生态工业。再比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全镇污水管网建设和农村生态厕所改造等工程,减轻生活污水对环境的污染,目前基本实现了全镇污水管网全覆盖。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近年来,我市节能减排力度持续加大,污水收集处理及尾水外排工程等一批环保基础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行。“十一五”期间,桐乡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3.5%,主要污染物减排成效显著,COD和SO2排放削减率分别为20.5%和20.2%。城乡人居环境不断优化,被命名为省级生态市。
后记:一个城市的发展和进步,最有发言权的无疑是生活在当地的居民。从最初的图纸规划到建设实施,当居民能够切实感受到身边诸多的变化时,城市已经在大踏步地发展前进了。城市扩容,农民生活水平逐步向城镇居民靠拢,整体人居环境得到改善,这一切不过是桐乡五年变化的几个小接触面,以小见大,我们的城市每一天都发生着让人欣喜的变化。
所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