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有关部门据悉,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数已达到全市总人口的19.18%,远远高于国际上老年人口系数10%的老龄化社会标准。空巢老人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群体,但我市目前的养老服务机构滞后,服务机构规模、设施和服务水平与养老服务事业不相适应,全市享受机构养老服务人数远低于老年人口总数3%的标准。
场外直击
空巢老人太寂寞
“子女在外上班,老人常年一个人在家,不要说生病了没人照顾,就是身体没啥病的,老这么孤独地呆着,缺乏精神慰藉,也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杨家门社区主任胡蓉告诉记者,空巢老人是社区工作的一大困扰,尽管目前社区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站,但服务站工作人员有限,要照顾那么多空巢老人确实有点困难。
记者跟随杨家门社区工作人员来到孤寡老人林仰之的家,看到有人来,老林很高兴,他拉着记者的手,絮絮叨叨地向记者诉说平时生活的空虚郁闷。“我一天中最高兴的事就是抱着老伴的遗像聊天。”老人云淡风轻地诉说着,却让记者颇感心酸。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像林仰之这样的空巢老人不在少数,子女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加上工作繁忙,退休在家的老人就成了“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孤独者,而随着老人身体状况的日渐衰弱,与外界的联系也越来越少,空巢老人又成为被爱心遗忘的角落。
委员建言
集社会力量关爱空巢老人
该如何提升我市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确保空巢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本次“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民群众纷纷对空巢老人问题献计献策,其中不乏令人眼前一亮的“金点子”。
政协委员陈琴仙提议,应加大优惠政策补贴力度,规划和解决好养老事业建设用地,积极吸纳吸引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政协委员钱亚平在《加快我市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的提案中提出,应培养和稳定养老机构服务人员的队伍,探索专业化、职业化道路。政协委员王敬民则提出了一个更为细致的方案,他建议,可针对老人的不同需求,推行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辅、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立体式养老模式。
城市空巢老人有社区服务,那农村空巢老人该何去何从呢?政协委员王敬民建议,当地卫生院、村委会、敬老院等相关机构也要多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农村老人也可以实行小组自治,由几个身体硬朗的退休老人每日上门陪年事已高的独居老人聊天、解闷。王敬民说:“老人之间共同话题多,每天上门也有助于掌握这家老人的状况,有啥意外能有人及时发现。”
所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