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备受关注的沪杭高铁客运专线将正式建成通车,这不仅意味着桐乡人的百年铁路梦从此成为现实,更标志着我市将迎来一次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机遇面前,我们如何抢抓先机,练好内功,做好“放大与沪杭‘同城效应’”这篇文章,如何使我市搭乘“高铁”这列快车,拉近与沪杭之间的距离,加快实现经济转型升级?趁着两会之机,记者就此采访了几位市人大代表。
“‘高铁’开通,桐乡到杭州、上海的时空距离一下子缩短后,将直接放大我市与沪杭的‘同城效应’以及各种资源要素高速流转的效应和接轨上海世博的效应,但不可否认,它同时将带来另一种负面效应——过道效应。”对于高铁开通后对桐乡产生的影响,市人大代表盛月良有着自己的看法。如何放大三种正面效应,抑制一种负面效应,用好这把“双刃剑”,盛月良认为,最重要的是搭建好一个平台。他说,现在我市已完成对“高铁新区”的规划,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此也给予了很大关注,这是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的举措。盛月良认为,对平台建设就要做到高起点规划,使三产服务的核心区、现代产业的服务区和高新技术的产业区合理规划,相互支撑;要做到高目标定位,设立一定门槛,提高要素资源引进的质量,坚持有所取舍;要坚持高品位招商,把招商目标瞄准央企、知名民企、上市公司、世界500强等,使每一家引进的企业都能成为展示桐乡的一张张新名片,以此提升桐乡知名度。
市人大代表沈春雷认为,高铁的开通为我市承接沪杭辐射,集聚优势资源,增强经济实力,提升城市品位,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但高铁到目前来讲,还仅仅是一个概念,开通后究竟会给桐乡带来什么,一切都还是未知数。因此沈春雷认为,高铁的开通只是走出了第一步,对我市来说,当务之急是要着眼长远,及早谋划,练好内功,作好充足准备迎接高铁时代的到来。他说,要放大与沪杭的“同城效应”,就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并立足于我市实际,既要注重产业配套协作、基础设施建设的硬件对等,又要考虑推动文化理念、体制机制等软环境与大城市的融通;要积极开发桐乡南部新城,着力把我市南部高铁站点区域打造成为现代工贸新城区、高新技术集聚区以及沪杭人居转移区。同时,沈春雷还认为,我市可以充分利用城际高铁带来的诸多优势,着力推进我市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可以发展相应的配套产业,拉长上下游产业链;可以发展朝阳产业,提升桐乡经济整体竞争力。
所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