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9年5月27日开始,桐乡市区和乌镇镇之间增设了夜班车,为两地的居民提供了方便。变化产生的动力之一,源于乌镇镇政协委员联络组的委员们的一份提案。
在桐乡,有许多这样的变化悄然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金建立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试运行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鼓励政策落实了……这一件件惠民实事的背后,凝聚着全市260位政协委员的不懈努力。
2009年,一大批与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意见和建议得到了落实,政协民主监督的时效性正不断提高。
【回放】
市区城河路、宏源路一带被人称为老城区。地势低洼、排水不畅、下水道淤积,造成了这一带一遇大暴雨便会严重积水,有时达到五六十厘米。十多年来一直居住在老城区一带的市民杨学民无限感慨地说:“每年都得有那么几次,整个小区被水淹,我们出门得趟水出去。”
百姓生活中的热点和难点就是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2009年春天,政协委员顾晓菊等人的提案《彻底解决老城区积水问题,使居民告别积水之苦》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2009年3月,市规划建设局千方百计筹措资金,采用机械操作,疏通市区城河路一带老城区的下水管道,以确保在梅雨季节前全部疏浚完毕,缓解老城区管道积水问题。2009年4月,规划建设部门又接连更换窨井的水箅、改造排水系统,彻底将困扰老百姓多年的难题解决了。当地百姓无不拍手称快:“终于不再受大水侵袭了!”
【回放】
医患纠纷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它不仅严重影响到了医疗单位的正常工作秩序,有的已危及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而且患者家属对由医疗卫生部门主持调整医患纠纷的做法,提出了公平公正性的质疑。
政协就像一面镜子,帮助政府部门发现自己很难发现的或者已经发现却尚未引起重视的问题。在2009年桐乡市七届政协第三次会议上,政协委员和有关团体共提出10个提案,要求成立第三方调解机构,建立医疗突发事件调处机制。
很快,这一内容被列为2009年度重点提案。多方努力下,当年8月,桐乡市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与此同时,我市还出台了《医患纠纷预防与处置暂行办法》。
调委会里,5名具有丰富经验的专职人民调解员、2名辅助人员,数名兼职调解员,成为了调解桐乡市医患纠纷的“老娘舅”。调委会成立后的一个下午,梧桐街道的姚某不慎摔倒,头部受伤,被送往医院抢救,最终不幸身亡。家属认为医院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求赔偿,而院方也有自己的说法,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下。获知此事的“老娘舅”们连夜组织调解。在“老娘舅”们一整夜的努力下,双方终于互相理解,在次日上午就补偿问题达成一致。
一年来,市政协委员们提出提案347件,立案312件,涉及社会事业的方方面面,他们热心倾听群众诉求,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
所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