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五年嘉兴市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前进鞋业有限公司落户桐乡,揭开了桐乡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序幕。图片由市委宣传部提供
回顾我市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历程,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第一次自营出口、第一家走出国门……从零开始,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桐乡,始终在开放道路上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与全球经济那么无间地共逐波浪。
外资
敞开怀抱引进来
历史追溯:1985年5月,经国家外经贸部批准,由桐乡县青石制鞋工业公司与香港恒丰、国基贸易公司合资创办的桐乡历史上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前进鞋业有限公司诞生,引进外资35万美元。
也许现在看来,这几十万美元的外资实在太微不足道,但对桐乡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来说,却是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记者寻访到时任青石制鞋工业公司总经理的俞敬民。据他回忆,进入上世纪80年代中期,正是桐乡大地乡镇企业开始发展之时,而青石制鞋工业公司经过前几年的创业,在皮鞋生产方面的市场逐步打开。“当时,我们的产品都是通过上海一家公司出口,其中一个客户是香港人,对产品很感兴趣,想要与我们合作。而我们作为一家乡办企业,本身也想要引进一些先进的管理理念、技术设备等,只苦于没条件、也不认识投资商。现在有了这样一个机会,我们肯定要牢牢抓住。”就这样,前进鞋业有限公司顺利落户当时的青石乡。
说到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的意义,有人曾作了“公鸡报晓”的比喻,认为更多的是一种唤醒作用。不过此后无人料及,外资企业接踵而至落户桐乡的速度会如此之快。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政策上的支持力度更大,利用外资进入发展阶段。1993年最多的时候,一个月就新批了10家合资企业,平均3天一家。
进入2000年之后,随着招商引资工作的加强,利用外资又迎来一个新高峰。截至2008年底,全市累计批准外资项目887个,总投资46.8亿美元,注册资本27亿美元。引进合同外资21.3亿美元,实到外资9.7亿美元。
外商投资领域也由初期的服装、轻纺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扩展到现在的机械汽配、电子信息、生物能源、新特材料等新领域,为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发挥了积极作用。现在,桐乡经济开发区的外商投资企业达到了150家,涌现了巨石集团、华友钴业、波力科技等一大批知名企业。
外贸
出口商品遍布全球
历史追溯:1986年,我市实现自营出口零的突破,自营出口额49万美元。
作为桐乡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市外经贸局原局长沈晓春向记者讲述了桐乡外贸出口的艰难起步:“当时,对企业来说,要想做外贸是既没人才也少订单,而且,一般企业要想申请自营进出口权非常难,要到国家外经贸部批准,过程相当漫长,要求也很高。这些都成为制约企业外贸出口的瓶颈。”
从桐乡到嘉兴,再到杭州、上北京,经过层层审批,1988年,当时的桐乡县进出口公司终于通过国家外经贸部批准,成为桐乡第一家获得自营进出口权的内资企业。
“最初的外贸出口只能说是‘小打小闹’,以农副产品、粗加工产品为主,如小湖羊皮、兔毛、小胡瓜、晒红烟等,工业品只有一小部分。市场也主要集中在东南亚一带。”沈晓春告诉记者。不过,也正是从这一片小天地出发,我市的外贸出口走出了一条路子,培养了一批人才。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市紧紧抓住国家进出口审批权限放宽的有利时机,积极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获得进出口权,努力扩大出口企业群体。全市有出口实绩的企业由1999年的43家快速增加到2008年的422家,10年间增长了9.8倍。到2008年,全市累计实现出口17.29亿美元,约为1986年的3529倍。
目前,我市已与16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形成了以欧美市场为重点,周边国家和地区为支撑,传统市场和新兴市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合理分布的多元化出口市场格局。
外经
昂首阔步“走出去”
历史追溯:1994年,浙江足佳集团公司投资20万美元,在加拿大多伦多创办了足佳工贸有限公司,主要经营鞋类和配件,成为我市第一个走出去项目,开创了我市企业赴境外投资的先河。
当时,“足佳”在国外创办公司时,很多人都有些不理解,认为“没必要”。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了参与全球经济合作的重要性。如今,我市累计创办境外投资企业已达55家,总投资8847万美元。
如果说第一次“走出去”需要的是勇气的话,如今“走出去”更需要讲究智慧。即使是我市“走出去”的企业,也在努力向产业链高端突破,更多地注重把研发设计和营销网络向外铺。如桐乡市云贝儿服饰公司在日本设立了自己的贸易公司,直接在日本接单,抢占商机,并且,作为一个窗口,还可以随时掌握日本、韩国等国际市场的动态变化,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自己的产品。同样,巨石集团公司更是通过在意大利、韩国、印度等地设立销售贸易公司,建立起了全球化的营销网络。
此外,还出现了大手笔的海外并购。今年上半年,华友钴业收购西矿国际在刚果(金)的靖碧铜钴矿项目,中方投资额达3857万美元,更是创造了嘉兴市单个境外投资收购项目的新高。
所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