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个叫“建国”这个名字的市民,都能述说出自己与新中国母亲的一段“缘分”。在他们心中,早已把自己和祖国母亲紧紧地连在一起——
他们有一个相同的名字:建国。父母为他们取这样一个名字,理由都很简单而朴实,希望他们长大后成为有用的人,用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建设国家。
他们的故事可能没有那么精彩,他们的故事可能并不感人,但他们是那样真诚地活着,为家庭、为生活、为社会……
恰恰是千千万万桐乡儿女的缩影。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桐乡人民善良、勤劳、坚强、勇敢的优秀品质……
李建国
人物档案
性别:男
年龄:55岁
职业:机械工程师
感言:只要心中怀有“责任”二字,什么事情都能干好。
常常有人问李建国是不是1949年出生的?李建国摇摇头。别人接着就会问:不是1949年出生,为什么叫“建国”呢? 说来还真有些意思。
李建国的父亲是一名机械工程师。1952年国家开展重点建设时,父亲便响应党的号召,作为人才输送到上海工作,后又调往沈阳飞机厂。1954年,父亲正在沈阳工作,母亲在上海待产。生下李建国后,大伙儿都说,既然他的父亲是“国家重点建设”去了,就叫“建国”吧。而实际上,李建国这一辈按照宗谱排辈应该属于“金”字辈,所以相比于其他兄弟,李建国的名字是个另类。
跟随着父亲东奔西走,李建国的童年就这样过去了。1965年,李建国又跟随父亲来到浙江丽水。“父亲把自己的青春贡献给了国家,也把我们子女带到了这条路上。”李建国说,18岁,初中毕业的他进入丽水“红旗”兵工厂做学徒,并逐渐成长为和父亲一样的机械工程师。
在那个年代,兵工厂实行的还是军事化管理,每天早上起床的信号就是军号声,中午吃饭、晚上睡觉都有军号响起,还有部队驻扎在厂内,巡逻守护。
那是一个火热的年代。工人们任劳任怨,干得热火朝天。有一年,李建国所在的“红旗”厂只用了10个月的时间便完成了全年的生产任务。而附近另一家兵工厂眼看着要完不成生产任务了,于是“红旗”厂就派出一个小分队前去支援生产。李建国作为其中的一员,干得特别卖力。其他工友干8小时,他却自觉地加班,多的时候一天干了13个小时。饿的时候,就拿山区食品厂生产的“工农饼”充饥,那如糠一样的味道他如今依旧记忆犹新。“要知道,当时根本没有加班工资,全凭自己的热情。”李建国说,建设国家,不会计较得失,自己力气大就多干点。那一年,李建国因为工作认真,立了三等功。
认认真真、踏踏实实,李建国在兵工厂里,一干就是半辈子。50岁时,他所在的企业体制改革,李建国内退,并回到了桐乡。“总得干点什么吧!”李建国想,不管人家给多少钱,权当自己锻炼身体。于是,他应聘到一家羊毛衫厂打杂,每天赚20元钱。打杂的活真的不好干:打扫卫生、整理、打包,什么活儿都要干。但李建国不怕辛苦,心里想着,干一行就得爱一行。因为工作认真负责、吃苦耐劳,没过多久,所有的工人都爱跟他打交道,连老板也常常对他说:“累了就歇会儿。”工友们都说,老板从来没有对工人说过这样的话。还有工友悄悄对他说,在他之前,老板找了9个打杂的,个个嫌这工作辛苦,没有一个干得长的。
几个月后,李建国找了一份工资高一些的保安工作。要离开羊毛衫厂了,大伙儿都舍不得他,但想到他能找到赚钱更多的活儿,也就不再挽留他。到了新的岗位上,李建国依旧兢兢业业地工作。55岁的李建国在一次夜间巡逻时,发现堆放库存衣物的仓库里有一点亮光。“不好!着火了!”李建国顿时警觉起来,立即让一同巡逻的保安去叫车间主任,自己拎来灭火器,提起开启提环。一切准备就绪,李建国迅速打开离火光最近的窗户,空气流通使得里面的火苗一下子蹿了起来。由于准备充分,李建国立即举起灭火器朝火光处喷去……等车间主任等人赶来时,火已经被李建国扑灭了。大家到仓库里面查看时发现,火源离库存的衣物仅一尺之遥,只要动作稍慢一点,就会引起一场大火。之后,全厂职工都对李建国刮目相看。
李建国用自己的行动再次证明,只要心中怀有“责任”二字,什么事情都能干好。
祝建国
人物档案
性别:男
年龄:52岁
职业:餐饮店经营者
感言:只要肯劳动、肯动脑筋,我们的生活都将越来越好。
时光匆匆。那个年代,越来越多的家长爱给自己的孩子取“建国”这个名字。乘着这股风,祝建国这个名字就这样产生了。
祝建国的学习成绩很好,读初中时他已经自习完了高中、大学的课程,所有的老师都认为他有能力上高中、考大学。然而,造化弄人,因为政治等因素,祝建国连高中都没有上成。他一气之下,把所有的书全部丢弃。
1976年,祝建国进入梧桐皮鞋厂做学徒,一个月仅赚18元钱。由于天资聪颖,仅工作一年,祝建国就学会了做皮鞋的每道工序,名正言顺地也当起了师傅。之后,祝建国在厂里做过出纳、跑过供销,后来还当上了车间主任。在他的带领下,所在车间的工人平均每月有六七十元的奖金,比老师傅的工资还要高。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改革的春风吹拂着桐乡大地。当时,梧桐皮鞋厂在嘉兴市的技术大比武中获得了质量第一的好成绩。拿了这个“第一”后,厂里的订单越来越多,工人们加班加点也做不完。此时的祝建国却有了忧患意识,他不止一次地规劝厂长说:“尽管我们订单多,但质量也要保证,还要注重新款式的开发,否则就要落后于他人的。”厂长不听劝告,认为眼前做订单都来不及,还开发什么新款式。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果然,不到两年,该企业的皮鞋款式落后了,订单也逐渐“缩水”。此时,厂长才想起来开发新款式,奋起直追,却为时已晚。
自己超前的管理理念与企业始终格格不入,1986年,心灰意冷的祝建国决定辞职。辞职!这在当年是个没有听过的词汇。厂领导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处理祝建国的辞职问题,只是一味规劝他不要随意离去。执拗的祝建国毅然放弃了10多年的工龄,回了家。
“当时我就是想,就凭自己的本事,不怕没饭吃,大不了从头开始。”祝建国说。祝建国的本事的确多,其中一样是,他烧得一手好菜。“不如开个小饭店吧。”祝建国考虑,饮食行业投资小、资金回笼快,不容易亏本。于是,运用300元启动资金,祝建国在梧桐大街上开了一家10多平方米的小饭馆,成为了当时为数不多的个体户之一。因为手艺好,他的小店生意十分兴隆,一个月大约可以赚到1000元。
一年不到,祝建国就成了万元户,邻居和朋友们别提有多羡慕他了。祝建国用赚到的钱继续经营自己的饭店。到了1992年时,他的饭店已经发展成了一楼一底上百平方米的规模,二楼上还设置了包厢。每到上午9时多,饭店的包厢就会被打电话来的客人抢订一空。
祝建国是一个勇于尝试新鲜事物的人。1999年,颇有头脑的他学着去炒股。“一来手上有些资本了,二来也是头脑发热,想一夜暴富。”祝建国进入证券交易所,凭感觉投资10万元买了几只股票。这一年,恰逢“五·一九”行情,祝建国一月间就赚了八九万元。为了“放长线、钓大鱼”,祝建国没有选择抛掉。但很快,股市行情急转直下,八九万元的虚拟值一下子化成了泡影。股海沉浮多年,祝建国早已不像当年那样不理性,他学会了用电脑,学会了看财经新闻,学会了投资分析……在股市风雨飘摇的今年,祝建国依靠炒短线依然赚了几万元。
如今,祝建国依旧经营着餐饮生意。回想起自己的经历,从工人到个体户,再到股民,祝建国说,时代在发展,改革给予了我们老百姓更多致富的机会。只要肯劳动、肯动脑筋,我们的生活都将越来越好。
所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