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考上清华大学的学生,至今可能还屈指可数。2006年,王持跃的儿子王逸天被清华大学电子信息专业录取,这是全家人的骄傲和自豪。
只有初、高中文化的父母,培养出一名名牌大学的儿子谈何容易?儿子荣耀的背后是父母多年来默默的付出。谈起自己的家庭教育,王持跃说没什么独特的育儿经验。不过,他认为,与儿子经常沟通、交流,及时了解他在学校、学习上的表现和思想上的动态是很重要的。每每捕捉到儿子有微妙的情绪变化时,王持跃夫妻俩总会及时与儿子沟通,像朋友一样交谈,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供儿子参考,引导儿子一步步走上“正轨”,而不是以家长的身份去“压”孩子。
“孩子读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是成功的一半。”王持跃说,自己的文化程度不高,所以从儿子上小学起,他就按照老师的要求,让儿子自己整理好书本、作业本、试卷、铅笔盒等学习用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慢慢养成了王逸天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儿子做好作业后,父母总会给他检查一遍,这个检查不是告诉儿子哪道题错了,正确答案是什么,而是告诉儿子“作业还有不对的地方”,让儿子自查,“自己做小老师,哪道题错了,错在了哪里,这样他的印象才会深刻。”从上学起,王持跃就引导儿子看“智力大冲浪”、“三星智力快车”等游戏益智类节目,激发儿子的好胜心,有意识地培养儿子的学习兴趣。“我们经常是3个人一起看,然后讨论问题,对于不懂的,建议儿子从书本中寻找答案。”所以,王逸天做事有条理,遇事爱思考。从小到大,王持跃让儿子每天关注国内外时事大事,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同时要求儿子认真对待每一门课,要均衡发展,不能偏课。
王持跃夫妻俩虽然只有初、高中文化,但他们都喜欢看书。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书籍也成了儿子最好的精神食粮。王持跃说,家长应该为孩子创造一个宽松和睦的环境。只要儿子在家,夫妻俩总有一人留在家里陪伴,这倒不是儿子胆小,也不是父母不放心儿子,而是“要让孩子感到受重视,心理上有一种安全感”。儿子在做作业时,家里一般不开电视机。
王持跃认为,每个孩子其实都是聪明的,为啥有些孩子学不好,这跟家长自身的素质很有讲究。有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自己贪图享受;有的家长则过于严厉。这两种方法都不好,家长与孩子之间容易产生隔阂、矛盾。现在,有些家长过于功利,送孩子去学英语、学奥数等等,同时又要求孩子拿出成绩来回报,这样反而会让孩子反感。“而孩子如果对学习有了厌烦情绪,再补多少课也是没用的。”
所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