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统计显示,我市今年粮食种植面积同比增加2.5万亩,单产增22公斤,总产增2.07万吨,增幅达11.8%,全市粮食和晚稻实现了面积、单产、总产三增。根据这一成绩,我市在首次实行粮食生产责任考核中,给出92.5的高分,目前,已上报嘉兴市。
这一分数的得出并非“自卖自夸”,而且有着充分的“含金量”。今年来,市级地方财政用于支持粮食生产及其基础设施建设的总投入达到10684万元,同比增长16.3%。同时通过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完善粮食收割机械化服务体系和强化为农服务,真正推进了全市粮食生产的发展进程。
这几天,河山镇种粮大户倪明奎常到其他一些镇、街道的行政村走走看看,为自己制订2009年的粮食生产计划作准备。“今年我市的粮食高产创建活动,让我们粮农的种粮积极性提高了不少。”老倪说,今年,他在河山镇的堰头村和王家弄村种植了220亩晚稻,全面培育晚稻优质品种“秀优169”、“秀水09”和“秀水33”。在高产创建活动中,他在农技人员的帮助下,采用强化直播、测土配方施肥和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使他的晚稻获得了丰收。
近期,石门镇的121.9亩“甬优8号”示范方,取得平均亩产711.8公斤的高产,通过了省、市专家的验收。在高产创建活动中,我市全年百亩核心示范方高产攻关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全市12个镇、街道都开展了高产示范与竞赛,涌现了一批像石门镇“甬优8号”示范方这样的高产典型。河山镇粳杂晚稻、洲泉镇“秀水33”千亩示范展示和崇福万亩新品种基地建设,不仅取得了成功,还发挥了较好的辐射带动作用。
今年粮食生产实现“三增”,还得益于我市大力发展粮食生产耕、种、保、收机械化建设,以及不断完善全市粮食收割机械化服务体系。屠甸镇今年通过当地农机服务合作社,以荣星村为试点,开展农机化全程服务,把田地从农民手中租过来,包揽了从育秧、机械化插秧、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到收割的各个晚稻种植环节。
所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