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不可避免会浪费部分耕地,久未整理的土地某种程度上也是在做耕地“减法”,而土地整理和宅基地复垦开发就相当于做耕地“加法”,确保了我市60.56万亩耕地保有量,进一步挖掘了耕地潜力。
日前,在洲泉镇青石村的农田里,几台掘土机不停劳作。“今年晚稻收起,机械平土就马不停蹄开始了,已完成工程量的75%。”村干部说,1979年以来,青石村的土地就没动过,已明显呈“老态”,村里的百姓都盼着能把田地“整整”,今年青石村将实施2300多亩土地整理。为适应现代农业的要求,平土之后,还将进行渠系配套、泵站建设。
土地整理对于农民朱仁年来说,意味着几十年劳作习惯的改变。“以前农田高低起伏,落差大,田块分散且小,我4亩田就分了四五处。”每年晚稻收割时,朱仁年没少跟收割机机手磨嘴皮子,“因为烂水田多,机手都不愿去,最后只能自己收割,费时费力。”今后朱仁年就再也没有这样的烦恼了。
村里还将土地整理与产业结构调整挂起钩来。“减少旱地,增加水田。”村干部说,近两年,蚕桑行情不景气,旱地自然不紧俏,而国家三令五申强调粮食生产安全,各项补贴政策相应出台,水田自然成了“香饽饽”。
通过土地整理暨标准农田建设, “箱子田”改造成了真正的平原,原来易涝的耕地成了旱涝保收的良田,村到田头都通上了机耕路,使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据了解,今年全市土地整理实施面积为2.3万亩,其中崇福、洲泉为国家投资项目。与以往不同的还有,国家对于土地整理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土地整理经费全部由国家埋单。国家投资重点项目采用了工程监理制,应用创新工程材料技术,确保项目高质量实施。
“去年还是分散、杂乱的村民住宅,今年却成了田成方,渠成网的标准农田。”乌镇镇陈庄村的村支部书记告诉记者,通过整村整理复耕的方式对文家埭组实施宅基地整理复垦,30多户农民搬到交通便利的新村点,腾出了60多亩建设用地改为农田,铺设了U型管道,安装了泵站。“这不,村里刚刚在田里种下了油菜、大小麦,明年将田分到农户手中。”
作为改善农村居住环境、集约利用土地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乌镇镇、屠甸镇等地纷纷加大了村庄集聚力度,将实施宅基地复垦与旧村改造、新村规划有机结合,对农村居民点加以整治规划。同时再通过农用地整理、有效提高了农业亩产能力,推动建设了一批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和外向农业。
通过集聚,一些如菜场、小学、村卫生服务站等分散的公共设施得以集中,农民享受到了更便利的服务。在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也极大地节约了土地。今年全市累计实施农村宅基地复垦项目127个,整理复垦面积110.11公顷,新增耕地108.6公顷,现已通过市级验收。
所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