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今日桐乡数字报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桐乡
浙新办2006[33]号
 网站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党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 文明 | 彩票代购 
 桐乡概况 | 理论视点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资讯 | 民生信息 | 投稿
 【镇街网闻联播】: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社区巡礼
  您当前的位置 :  桐乡新闻网 >桐乡新闻 >域外媒体看桐乡

桐乡走生态文明科学发展的环保之路

  曾几何时,来源于城市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农业面源污染等污水,让“水泱泱,波泠泠,细碎的阳光跳跃熠熠,自然宁静,巧赋恬淡,人适云闲,俯仰间烦冗随流年”的自然水乡风貌,也如流水般悄然离去。

  为突破污水治理,桐乡市坚持“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生态理念,着力构建工业、农业、农村立体治污体系,恢复“天蓝、地绿、水清”、“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风貌。

  工业治污重拳出击。建设集中污水处理厂、开展环保执法“亮剑”行动;农业治污多管齐下。按照“种植业向产业化发展,养殖业向园区集中”的发展思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面展开,大大减轻了水体富营养化的压力;农村治污因地制宜。将农村的生态建设,自觉置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通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河道的疏浚整治,农民人居环境日趋改善。

  河水变清了,有鱼了。天空变蓝了,鸟多了。这两年来,桐乡的老百姓明显感受到了身边的变化,地表水环境质量恶化趋势已得到了遏制,并呈现稳定好转。

  2007年,桐乡市地表水综合污染指数为6.21,低于2006年;全市交界断面出境水好于入境水,出境水质综合污染指数为6.10,比入境水下降了4.54%,水环境质量呈改善趋势。全年有314天空气质量达到Ⅰ~Ⅱ级,优良率达到86%,市区环境空气综合污染指数为2.38,好于嘉兴市本级的2.88……

  尽管环境保护任重道远,但对如今的环境和以后环境的保护,老百姓还是充满信心。

  打好污染物减排攻坚战

  “看来不加大减排力度是不行了”,日前,桐乡市一家缫丝企业业主来到桐乡市环境保护局管理科,咨询企业中水回用工程改造的相关事项,这也是该市缫丝行业中最后一批即将启动中水回用建设工程的企业之一。

  桐乡市环保局管理科的工作人员感慨道:“和早几年比,现在企业的环保意识不知强了多少。用一吨自来水花费才几元钱,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一些企业也愿意花高出取水费几倍甚至几十倍的高昂代价去处理回收一吨污水。”

  罗马非一日建成。桐乡市大小企业主环保意识的变化,也是近年来该市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后的一个折射。

  污染物减排,政府的态度起到决定性作用。根据《桐乡市“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桐乡市环境保护实际,该市制定了各年度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计划,市政府在每年的人代会上将年度的减排目标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内,并由市长与各镇(街道)及相关部门签订年度减排目标责任书。

  在开展污染物减排工作中,桐乡市从调整产业结构着手,强制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能力。早在2006年底,该市淘汰了21座水泥机立窑,改建水泥粉磨站,发展回转窑与余热利用技术,使水泥生产企业存量得到优化。2005、2006年两年,又拆除砖瓦窑116座,压缩率达89.2%。针对“十五小”、“新五小”企业,该市全面开展清查整治,取缔关停了一批小造纸、小制革、小电镀企业。

  在减排过程中,桐乡市环保局还积极寻找减排突破口。作为全国蚕桑饲养量最大的县级市,种桑养蚕在桐乡农村较为普遍,各种大大小小的缫丝、绢纺企业也随之兴起,目前该市仍有丝厂23家。近年来,桐乡市缫丝企业已整体启动了中水回用工作,预计工程全部实施后,每天可回收污水约1.5万吨,仅此一项就可削减COD达300多吨。

  为了激励排污企业提高治污和污染物削减的积极性,实现减排目标,桐乡市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对污染物减排的补偿机制:加大了财政对减排工作的支持力度,修改制定了桐乡市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增加了减排扶持条款。

  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桐乡市还充分利用好排污权交易这一“杠杆”,利用市场机制推进节能减排。今年上半年,该市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及措施:建设项目通过挂牌、拍卖或协议方式取得排污权交易价,属于鼓励引进类项目或改造提高类项目的,调整为成交价的50%为最终价;属于允许类的,调整为成交价的80%为最终价,从而使有限的排污权指标向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类和桐乡市优先培育发展的主导产业倾斜。

  走出城乡协调环保路

  环保是花钱工程,这几年,桐乡市相继投入近4亿元,用于污染物集中处理工程建设。目前,该市已建成7个污水集中处理厂,总处理能力达17.5万吨/天,已建各类污水处理设施163台(套),工业污水处理率达100%,纳污管网长度200多千米。根据“十一五”太湖流域水污染整治要求,嘉兴市的环太湖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工程建设已整体铺开,桐乡市累计埋设一级纳污管网近70千米,二级管网也已初具规模。目前,桐乡市还建成了3家热电企业,供汽能力每小时达到705吨;也完成了脱硫项目建设,并安装了实时在线监控,以确保桐乡的空气质量。

  在加快环保设施建设的同时,桐乡市环保局从老百姓关注的焦点下手,结合城市和农村的实际情况,城乡同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各种噪声、烟尘最让市民心烦。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市环保局制定和完善了职责范围内有关管理制度,有序推进各项整治工作。在继续巩固、扩大“烟尘控制区”、“噪声达标区”和“禁燃区”的基础上,重点防治交通噪声、娱乐业噪声、餐饮业油烟和燃煤小型锅炉污染,使桐乡市大气环境质量得到了较好的改善。

  石门镇民丰村村民许全林家后面的自留地里,出现了一个用水泥砌成的设施,中间还夹种着植物。77岁的老人告诉记者,这是生活污水处理池,家里卫生间、厨房用水通过这个设施处理后,放出来就像清水一样了;以前家里的厨房废水没地方去,搞得住宅附近又脏又臭,现在有了这个处理池,周边环境就干净多了。目前,全村已有526户农户建起了生活污水处理池。

  这两年来,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日益成为农村环境保护的一块重要内容,桐乡市加快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到去年,该市已建成农村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工程23处,还在农村推广散户式无动力生活污水生态化处理设施1739只,受益农户6658户。

  今年,桐乡市政府更把“万户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列为政府的七件实事工程之一,确保完成1.9万户农户的治理任务。通过治理,农户排放的生活污水将达到二级以上排放标准,从而切实改变农村污水无序排放的现状。

  生态村——田野里的花园

  清澈的河水倒映着杨柳婀娜的身姿,碧绿的草坪上几只不知名的小鸟正在嬉戏,惬意的微风穿过漂亮的小凉亭掠过耳畔……这不是哪个城市公园的一幕,也不是诗意的水彩画,在桐乡市农村,不时可以看到这样美丽的风景。“人家城里年轻人拍婚纱照都到这里来取景呢!”村民们的表情中透着自豪。

  在很多人印象中,农村的环境与城市相比总不尽如人意。近年来,桐乡市区一批绿化工程相继投入使用,不仅“绿意”越来越浓,质量也越来越高,浙北地区面积最大的新世纪公园、经过改造的凤鸣公园等都成为群众休闲的好去处。

  在加强城市公共绿化的同时,桐乡市也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了农村。

  “现在农村的环境真是漂亮,就我们村吧,简直是遍地开花!”崇福镇联丰村党总支书记胡如海半开玩笑地说。的确,近年来,通过村庄整治和生态村建设,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在联丰村,一条条水泥路、柏油路宽敞、平坦,路边一排排灌木、花草错落有致,池塘中的田田莲叶,亭亭荷花更是让人流连忘返;地上几乎看不到有垃圾,农家小院更是干干净净。一个环境优美的小村庄呈现在人们眼前。

  胡如海告诉记者,这几年来,联丰村进行了土地整理,不仅修建了道路,还建起了连锁超市(放心店)、文化活动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等公共设施。从2006年开始,联丰村用于环境治理、道路建设等方面的资金每年超过了100万元。去年,村里还投入7万多元,在村养殖场率先进行了微生物治理畜禽污染物,建立了生物床“零排放”养殖模式,一举解决了猪粪排放污染问题。

  今年,桐乡市共有5个村在积极争创国家级生态村,39个村创建市级生态村,全市已命名的桐乡市级生态村有79个,为省级生态镇和全国环境优美镇的创建打下了基础;该市9个镇已经有2个镇被命名为全国环境优美镇,6个镇被命名为省级生态镇,2个镇2007年通过全国环境优美镇验收。今年,又有一个镇申报创建省级生态镇,5个镇创建全国环境优美镇。

  科技创新促监管

  时下,濮院毛衫园区的印染、染整旺季即将到来。以往,每到这个时候,都是桐乡市环境保护局的技术人员最为头痛的时候:大量企业污水排放过于集中,以至于污水处理厂设备“噎”得无法正常运行。而现在,再也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了,桐乡市环保局研发的新成果——污水控制系统安装后,企业每天的排污量都会得到有效控制。

  近年来,桐乡市相继建起了7个污水处理厂,再加上企业原有的污水处理设备,基本上已能满足该市企业的污水处理。但企业生产往往有淡、旺季,每到上半年4、5月份和下半年11月份,企业往往集中生产,大量的污水一下涌进,使当地的污水处理厂一时运行不过来,出现外溢现象。同时,以往企业排污量是根据自来水使用情况计算,也缺少精确性。

  去年,桐乡市环保局委托一家科技公司,专门针对这一现状进行科技攻关,一种新型的污水控制系统终于研发成功。当年年底,这一科技产品首先在濮院毛衫园区的印染、染整企业试运行,获得了较好成效。桐乡市环保局首先会给每个企业设定每天的排污量,仪器每隔五分钟会发一组数据,当企业达到限定排放量80%时,仪器会自动提示;当达到90%时,会以短信形式将信息发送到企业业主手机;而当达到100%规定量时,仪器就会自动切断企业排污口。这个仪器除了能加强对企业的监控,还能使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控制,形成数据化管理。

  业内人士都知道,环境监测工作非常辛苦,用桐乡市环境监测站负责人祝永兴的话说就是:“冬天很冷、很冷,夏天很热、很热,污水池很臭、很臭。”几个“很”字颇能反映这项工作的艰辛。环境监测既是环保工作的重要内容,又是污染物治理的关键。市环保局监测站在进一步加强重点污染源和污水处理厂的监督、监测工作(除在该市安装54套监测设备外)的同时,还要做好常规的大气、水环境的监测和飞行监测,对重点排污企业每月进行不少于两次的监测。

  据统计,目前,桐乡市已建成3座水质自动监测站和2座空气自动监测站,极大地提高了桐乡市的环境监测能力。通过专用网络进行远程监控和数据传输,随时了解监测点的环境质量即时状况。2006年夏天,运河余杭塘栖段发生运输船沉没事故,大量硫酸外溢,河水受到了污染,特别是位于下游的崇福地面水厂更受到严重威胁。水质自动监测站监测点仪器及时捕捉到了这一变化,反馈到相关部门后,桐乡市立即投入到了紧张的抢险工作中,最终解除了这个“定时炸弹”,使水厂转危为安。

  加强队伍建设严执法

  为进一步在桐乡市范围内对环境污染违法行为进行惩处,桐乡市环保、经贸、发改、科技、财政、银行等部门联合进行整治行动,规范环境执法与监管,起草了五项制度:环境污染违法案件责任追究制度、违法案件定期公示制度、行政处罚案件审核制度、环保信用评价公布制度、绿色环保信贷制度。

  队伍建设是环保事业发展的根本,在环保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没有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环保队伍是完成不了重任的。桐乡市环保局在去年作风建设年活动的基础上,大力开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教育活动。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开展了“千名中层服务基层”和创业创新献计献策活动。制定了服务企业发展的“八项承诺”,进一步明确了环保局干部职工服务态度、办事效率、工作作风、廉洁从政、接受社会监督等方面的要求。同时,积极开展“走进企业,破解难题”活动,局班子成员分片包干,带领中层干部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听取企业的意见与建议,及时解决企业在污染物减排、工程治理等方面的难题。积极开展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效能型、廉洁型机关的创建活动。通过系列活动,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树立机关新形象,为全面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证。

  对企业排放的污染物进行监测,关系到企业的“三废”排放能否稳定达标。近年来,桐乡市环保部门深入开展工业污染“飞行监测”,不断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同时,桐乡市还积极开展环境安全专项检查,今年初以来,该市先后发现2起化工企业安全险情,由于监察人员及时调处,应急处置到位,均未造成环境污染事故发生。

  据桐乡市环保局监察大队大队长王小龙介绍,仅今年上半年,该市已累计出动环境执法人员1320余人次,检查企业480余厂次,查处环境违法案件48件,共处罚金250万元。日常飞行监测累计采样153厂次,达标111厂次。对各污水处理厂监测累计采样24厂次。上半年受理的387件环保方面的来信、来访、来电,均得到了全部处理,处结率100%。

  “在今年余下的时间里,桐乡市将继续全力完成污染物减排工作,咬定今年COD和SO2分别削减4.5%和3.6%的目标不放松。着力开展‘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下一步将加快编制、实施制革行业重点监管区的整治规划,争取完成摘帽任务。同时,全力推进基础建设年工作,今年年底以前,所有城镇要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与污水收集管网,做到雨污分离。全面提升飞行监测执法水平,确保年度飞行监测达标率在95%以上。积极推进生态市创建工作。”面对近两年来取得的环保工作成绩,桐乡市环保局局长凌云显然并不满足,他在会上讲得最多的是:“一要加倍干、二要扎实干”,“要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要求,真正为城乡居民创造一个天蓝、水清、气净的生活环境。”


所属专题:
 打印  收藏本页  关闭本页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编辑: 沈正禹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
  
最新
 
图片
 
    民俗文化行街活动(2)
    民俗文化行街活动(2)
    民俗文化行街活动(1)
    民俗文化行街活动(1)
    第九届桐乡菊花节开幕
    第九届桐乡菊花节开幕
    趣看房交会
    趣看房交会
桐乡网警
浙ICP备06047663号 桐乡市新闻网络中心 版权所有 2006-2008(第三版)
电话:(86)0573-88118696 
地址:浙江省桐乡市振东新区环园路578号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