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今日桐乡数字报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桐乡
浙新办2006[33]号
 网站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党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 文明 | 彩票代购 
 桐乡概况 | 理论视点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资讯 | 民生信息 | 投稿
 【镇街网闻联播】: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社区巡礼
  您当前的位置 :  桐乡新闻网 >桐乡新闻 >域外媒体看桐乡

党群联动创业致富推进党的建设实践创新

  解决好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位于党的诞生地——浙江省嘉兴南湖之畔的桐乡市,近年来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已连续多次跻身全国百强县(市),全市农村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农业相对薄弱、农民增收难的情况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农民群众中不同程度存在“农业没出息、农村没出路”的思想。对此,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感到无所适从,特别是在组织带领农民群众发展生产,增收致富方面出现了不知道“该干什么、该怎么干”的困境。如何适应农村工作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农村经济工作的领导,更好地为农民群众发展生产,增收致富服务成了农村党建工作必须破解的一个难题。为此,市委以巩固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为契机,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农村党建工作,牢固树立“富民、利民、惠民、为民”的“民生党建”工作观念,紧紧围绕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带领群众发展生产,增收致富的功能为突破口,把加强农村党建工作与解决“三农”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将农村党的建设实践创新与全面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市”战略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党群联动创业致富新机制,努力把农村各级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发展创业的战斗堡垒,使农村党员成为创业致富的先锋模范,从而在全市农村形成“先锋领创、党群共创、全民创业、全面创新”的生动局面。2007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超万元,农民群众在党群联动创业过程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切身感受到了基层组织的关爱,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走出了一条以实现最广大农民群众增收致富为落脚点的“民生党建”的新路子。

  规划导创,使发展创业的方向明起来。牢固树立规划是龙头的理念,紧密结合农村发展的新要求和新趋势,研究制定城乡一体化行动纲领、新农村发展规划、产业专项发展规划和产业导向目录等,建立健全系统的规划体系,为农村发展建设提供科学的指引。统盘考虑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产业发展布局,贯彻“节约集约、以人为本、一村一品”的理念,在全市农村全面推行新一轮村庄规划的修订工作。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对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和新农村建设等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不断加强对农村和农业工作的投入力度,为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创业提供政策支持。当前,又根据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的要求,以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社会保障进一步改善,土地得到集约利用,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空间制约与环境问题有效缓解,城乡协调均衡发展为目标,着力推进农村土地使用、就业、社会保障、户籍居住制度等多个政策领域改革,努力为农村发展和农民创业致富指明方向,破除制约,提供支撑。

  组织带创,把带富群众的堡垒建起来。针对跨村镇、跨产业多种形式的生产联合、经营联合不断涌现,农村新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日益增多的情况,积极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和工作方式,加快在农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协会、农村中介服务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等农业产业化链上建立党组织的步伐,并采取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办法,切实加强党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领导。以产业链党组织为依托,建立集教育、实践、服务为一体的党员创业服务中心、农村党员新技术推广协会等,建立起以“支部+专业合作组织+党员创业服务中心”三位一体的农村党员带创平台,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与专业合作组织的产业优势紧密结合,切实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整体功能,三位一体的农村党员带创平台日益成为推进农村创业创新,农民创业致富的坚强的战斗堡垒。

  先锋领创,让党员致富能人动起来。积极鼓励党员致富能人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广泛开展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基地创建和农村基层党组织创业先锋、农村党员创业先锋评比等,建立“公司加基地带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树立创业典型,积极调动和发挥农村党员“双带”积极性。目前,全市已建立党员创业示范基地150个,面积5万多亩,有农业龙头企业22家,农村专业合作组织66家,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48家,入社农户3720户,联结农户3.9万户。探索建立“农业创业孵化基地”,广泛开展以联系党务村务、联系群众为主要形式的农村党员“双联”活动,激励有特长、有帮带能力的农村党员干部争做创业领头羊,再通过“双联”带动,引领群众共同创业,实现了从个人“闯业致富”到带领群众共同“创业增收”的转变。目前,全市农村参与“双联”活动的党员6000多人,联系农户近2万户。

  资金扶创,使党员带富的信心树起来。以“立足党内,面向党外,凝聚党员,服务群众”为宗旨,坚持市、镇两级党组织联动,党费投入、社会捐赠、财政补助等途径相结合,以“一保一补一贴”即贷款授信担保、农业风险补偿和贷款贴息为主要形式,建立农村党员创业扶助专项政策,鼓励引导农村党员创业致富。市委建立市农村党员创业扶助专项资金和相应的领导工作机构,资金由贷款专项基金、贷款贴息资金和贷款风险准备金及农业保险补助资金组成,既对带动群众创业致富成效突出的党员和有创业愿望但缺乏资金的党员进行扶持,同时,也对创业受挫的党员提供风险补偿和农业政策性保险,有效缓解了农村党员创业带富的资金制约,降低了创业风险,切实增强了农村党员创业带富的信心。目前,全市农村党员创业扶助担保基金可提供7000万元的贷款授信,党员担保贷款余额已达1000万元。

  结对共创,把群众的创业干劲带起来。把建立健全以工哺农,以城带乡有效机制,发展壮大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扶助农村低收入农户增收脱贫作为党群联动创业致富机制的重要一环来抓。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上,市委已连续多年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工程和“百企联百村,共建新农村”活动,建立起以机关部门联系薄弱村、城镇文明单位联系行政村和企业联系整治、示范村为主要形式的“三联”结对共建机制。几年来,市委每年安排不少于12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和保障经济相对薄弱村的正常运转,每年通过“三联”结对共建活动支持行政村建设发展的资金也不少于2000万元,使村级党组织凝聚和服务群众的物质基础得到了有效增强。2007年,全市178个行政村村均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为7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242元。同时,对全市3600户低收入农户,组织市镇村各级党员干部深入开展“一户一策一干部”联心结对活动,因户制宜落实开发式扶贫措施,帮助困难家庭树立增收脱贫的信心,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去年联心结对活动中,已为全市560多户低收入农户建起了新房,全市农村党员群众创业致富的干劲日益高涨。

  技术助创,使党员群众致富的本领强起来。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信息化推进,如何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助推农村发展创业,培育新农民,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成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针对全市农民互联网用户已经超过2万户的实际,作为农村远程教育入户工程的省试点市,我市在村村建立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农民信箱”、市远程教育视频系统、市农村科普网、178个村的现代远程教育网,220个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站点等现有信息平台,建立农村党员群众“创业信息高速公路”,办好“网上创业园”和“村务论坛”,开展远程教育专家“上网下乡助创行”、“七送七进助两创”活动,上门送创业信息。以远教示范户、党员中心户、科技文化示范户、专业合作组织为创业信息传播点,为广大农户提供及时准确的供求信息、创业项目、创业技术,让农民能及时把握市场行情,帮助他们在创业项目、创业时机上作出正确抉择。整合各涉农部门的资源优势,通过党员技术专家与种养大户、创业困难户结对辅导,以技能培训、科技下乡、基地实践等方式,提供技术上的结对扶持,每年开展各类创业技能培训辅导1500多次,受益群众2万多户,提高了农村党员群众创业致富的本领。

  党群联动创业致富是以解决新形势下的“三农”问题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是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农村发展、带领群众增收中的组织领导功能和党员的示范带动功能为主要途径,综合运用组织、经济、政策手段开展工作,服务群众,科学回答了群众靠谁富、跟谁富的问题,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农村党建工作,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

  党群联动创业致富以解决农村最迫切、最根本的民意诉求为根本,在实践中迸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为新形势下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促进农民增收是有效解决农业农村中其他问题的关键,是民生问题的根本。在当前农村,农民群众民意诉求日益多样化,但最根本、最集中的还是发展问题,还是农民的增收致富问题。党群联动创业致富以推动农村发展、实现群众增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党对农村党建工作的根本要求,是“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这一党的建设宝贵经验在新形势下的新实践,是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具体举措,从一开始就受到了包括农村党员在内的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欢迎。洲泉镇坝桥村农村党员创业先锋曹阿二领办的养鸭专业合作社,目前拥有107户社员,直接带动510户养殖户,2007年,合作社销售收入达6000万元,户均纯收入超过5万元。农民群众形象的说,“党群联动创业致富抓在了我们的心头上,是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富民党建”。

  党群联动创业致富以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工作方式为主要途径,切实增强了党的凝聚力,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提供了重要启示。在当前农村,“四个多样化”趋势日益明显,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日益增强,过去的“吹哨子、喊号子”,搞强迫命令的领导工作方法已越来越不适应农村工作的新形势。如何善于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的方式来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对群众工作领导的新要求。“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群联动创业致富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农村发展、带领群众增收中的组织领导功能和党员的示范带动功能为主要途径,采取组织搭台,党员示范的方式来组织和引导群众,对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解决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富裕这一难点热点问题进行了实践探索,是新时期上级党组织为基层党党组织服务、基层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党组织和党员为群众服务的有效载体,也是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健全党内关爱机制,全面深化农村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的具体举措。石门镇在推进党群联动创业致富的过程中,已创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建立了8家专业合作社,镇农村党员创业服务中心和党员创业新技术推广协会集聚着100多名创业党员,带动镇范围内10个效益农业基地、10大农业企业和100家种养大户,全镇4000多户种养殖农户紧紧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共同走上创业致富道路。

  党群联动创业致富以组织、经济、人才、信息等多种资源为手段,增强了党组织服务功能,对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重要启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指出:“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基层组织带领群众发展生产,共建和谐的能力。”做好“三农”工作,需要广泛动员全党和全社会的力量,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尤其需要农村基层组织团结带领群众共同奋斗。党群联动创业致富正是在农村基层党组织普遍面临“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不知如何更好地为农民群众发展生产提供有效服务的情况下进行的实践探索,综合运用了多种资源和手段,既为农村发展和农民群众的创业增收指明了方向,也从反哺农村、农业出发,实实在在为农民群众解决创业增收中面临的资金、技术、信息等实际问题,形成了以党组织为核心,合力解决“三农”问题有效机制,拓展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思路和党建工作领域,是农村基层党的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而实现的工作转型,是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农村党建领域的有益探索和生动实践。如今的农村,农民在党群联动创业致富的实践中得到了实惠,看到了希望,全市农村每年都有大批立足农村,立志农业,甘当农民的高校毕业生回流到农村发展创业,为农村的发展注入了新生力量 (中共浙江省桐乡市委书记 费建文)
所属专题:
 打印  收藏本页  关闭本页
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 编辑: 沈正禹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
  
最新
 
图片
 
    天然气通农村
    天然气通农村
    树木披“冬衣”
    树木披“冬衣”
    菊花节探营:房交会
    菊花节探营:房交会
    菊花节探营:农展中心
    菊花节探营:农展中心
桐乡网警
浙ICP备06047663号 桐乡市新闻网络中心 版权所有 2006-2008(第三版)
电话:(86)0573-88118696 
地址:浙江省桐乡市振东新区环园路578号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