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阳是个县,但很多人说它已不亚于县级市,还有人甚至带点调侃地称它“市级县”。
12层以上楼房,苏北各县都有,但像沭阳这样一下在县城规划了近500幢的,不多。截至今年9月底,前后不过两年功夫,这规划已推进过半,建成和在建的高楼分别为96幢和150幢。而与县城同步蹿高的,还有全县的主要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其中实现财政一般性预算收入一项,今年1—9月份达到9.03亿元,挺身进入“苏北前三强”,在苏北24县(市)中的排位较两年多前一下子提升了5位。
沭阳,已经站在了一个高高筑起的新起飞跑道上。对此,宿迁市委常委、沭阳县委书记莫宗通的感悟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对于欠发达地区不是束缚而是法宝,只要按照这一要求夯实自己的发展基础,就一定会赢得真正的后发快进。
不一般的园区:让外来项目“一步踏进花园里”
走进沭阳经济开发区,有两个现象引人注目:一是满眼花木葱茏,绿化覆盖率达到42%;二是主要道路取名有讲究,一般用的是落户大客商原籍的市县名,其中浙江的就占了23条。
工业薄弱是沭阳的最大劣势,但这劣势其实又是优势,因为,人家走过的弯路你可以避免,人家“从无到有”、“从有到好”两篇文章你可以并成一篇来做。从2003年开发区建设启动起,沭阳县领导便把可持续发展理念越来越具体地融入到一项项规划、政策、机制和举措之中,而“生态立县”、“生态立园”便是最为强调的一种观念。主要通过市场化、多元化途径,沭阳开发区这几年基础设施投入总共接近20个亿,其中投向环保和生态建设的占到了三成。
“我建花园式园区,你不用建花园式工厂”。这说到做到的承诺,让外地客商尤其是对生态指标要求较高的新兴行业项目竞相“落地”,里面就包括生产信息电子类产品的“瑞声”、“晶石”等上市企业,项目单体投资额均超过了4亿元。
沭阳开发区是花园,还是人文生态可以媲美自然生态的家园。对外来项目,沭阳人实行“全程帮办”、“立即就办”和“无借口”等服务机制,今年早几个月,建筑材料涨价刚刚露头,政府方面便再减规费,仅厂房建设,每平方米就免收30多元。“这里,让我有在家生活、在家创业的感觉。”来沭阳投资2亿元办厂的浙江义乌客商季敬斌说,“想想这份体贴,看看门前这条‘义乌路’,我也要把我的江苏邦源纺织公司往顶级上做。”邦源现有720台套主要生产设备,全部重新购自日本和意大利,规模已居全国第一,随其“抱团”而来的其他20多家浙资企业,也都借北上转移之机实施了新的提档升级。
沭阳的工业上来了。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由2003年的近乎为零达到今天的460家,其中落户开发区亿元以上项目67个,还建成了包覆纱、丝袜、画材、手机扬声器和电动车蓄电池等5个单体规模全国最大的生产企业。
不一般的县城:“新沭城人”每年多出5万人
沭阳也有“新街口”。适逢国庆,站在这里19层宾馆顶层的璇宫四下望去,车如流,人如潮,绿树伴着楼群一直铺展到隐约可见的地平线。县城沭城镇基础设施配套面积已扩大到51平方公里,短短三四年内翻了一番多。
城市化,是拉动县域崛起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龙头。除了坚持高起点规划外,县委书记莫宗通力主实施“低房价战略”。他认为,表面上看这是“退”,其实是“进”——房价越适应广大群众购买力,需求就越旺;需求越旺,开发就越多;开发越多,城市化进程就越快,从而形成一种持久的良性发展态势。
调查显示,沭阳城区多层商住楼每平方米均价2006年为1300—1400元,2007年升到1550元,今年是1700元左右,一直比周边几个县低30%以上。开发区的瑞声公司有3500名员工,平均月薪不过2000元左右,但今年以来,已有100多人开具收入证明贷款买房。问更多的年轻打工者何时跟进,回答几乎都是:“快了,快了”。
实施低房价战略,沭阳坚持“有形”“无形”两手并用。面向拆迁户和城区困难家庭,这里规划建设了7个大型安置小区共140多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占当地房市份额超过20%,均以低于市场价一半的单价定向销出,今年是820元一平方米。同时,对积极参与经适房建设的开发商实施重点让利,政府仅近3年就减收免收相关规费5亿元。这样做,整个房市就有了“定盘星”,一举三得利:老百姓能直接受益,开发商乐于薄利多销,持续做大的总量也使政府房地产税收不降反增。
高成本时代背景下的低房价,推动了各种资源要素向沭阳加快汇集。除工业项目外,近年全县又迎来服务业投资40多亿元。据县长蒋建明介绍,进城农民、“凤还巢”人员加外来人员,近两年“新沭城人”每年约递增5万。照此速度,2010年的沭阳县城人口极有可能超过50万,城市化的带动作用也将随之达到一个新层次。
不一般的教育:为今天和明天培育“第一竞争力”
苏北第一所县办大学在哪里?沭阳,位于沭城城南已挂牌一年多的宿迁经贸学院。去年9月和今年7月,李源潮、梁保华两位前后任省委书记曾分别来学院考察调研,称赞沭阳人有气魄,有远见。
沭阳有177万人口,为江苏第一人口大县。在大力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进程中,这里对“减少农民才能致富农民”的认识也不断深化。莫宗通书记经常提醒各级干部:对人口,消极看是包袱,积极看是财富;人口大县要把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来开发;这一资源优势的强弱,既取决于劳动力数量,更取决于劳动力质量。
从县城到35个乡、镇、场,整个沭阳,最好的房子是中小学校舍,最活跃的教育机构是总量达135所的各类公办民办职业技术学校。依托这张特殊教育网络,从2004年起,沭阳对农民全面实施量体裁衣式的“三单”制就业创业培训,即“项目选择有菜单,培训费用有政府买单,转移就业有订单”。如今,全县80万左右的农村劳动力中,七成以上已实现向工业向城市的转移,其中外输34万人,内转35万人。
立足今天,放眼明天,沭阳不但要培养一般工人,还得培育蓄积高技能人才、厂长经理们。于是,县决策层又超前谋划,筹资3个亿创办了宿迁经贸学院这一高起点高标准的职教龙头院校。学院首期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招生规模已达8600人,专业设置大多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相契合。据校长汤成军介绍,这一年多时间,学院已帮助县开发区企业培训了450名班组长。
看中这里的环境、人才支撑力,24个高科技项目近期先后入驻沭阳科技园孵化,其中包括华军软件、小聪软件及全国十大手机销售商之一的冠芝霖通讯。看来,沭阳产业结构的进一步提档升级,已箭在弦上。
所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