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阳:欲让“GDP竞赛”成历史 |
|
科学发展观如何在基层落实,政绩考核标准堪称“指挥棒”。
浙江省富阳市近年打破对基层考核“一刀切”的传统做法,逐步引导干部走上科学发展之路。
分层、分类考核新体系推动之下,市委书记徐文光说:“单纯的‘GDP竞赛’正在富阳干部政绩考核中成为历史!”
避免都去“抓数字”
富阳是县级市,隶属杭州,位列全国百强。徐文光注意到,尽管富阳经济发达,可并非所有干部都想着科学发展,个别基层干部一味追求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增长粗放,当地面临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压力。
“一些干部政绩观模糊,原因之一是受旧的政绩考核办法影响,各地不论条件一刀切,眉毛胡子一把抓,搞单纯的‘GDP竞赛’。”徐文光认为,“考核不能让长跑的与游泳的一起比赛。”
一年前,富阳考虑经济实力、资源配置、产业比重等因素,制定新的发展目标考核办法,把乡镇街道分为工业主导型、综合发展型、农业生态型,突出功能定位、区域特色和发展重点。25个乡镇街道中,12个为农业生态型、8个为综合发展型、5个为工业主导型。
考核所涉及的内容分经济工作、常规工作和专项工作。经济工作包括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11项指标,基本分100分;常规工作涉及残疾人事业建设、村庄整治、安全生产、信访等30个小项,基本分100分;专项工作含重大工程、环境保护、民生保障等项目。每年根据三项工作总得分排名,而不像过去仅凭经济工作排位次。
为推动新考核办法实施,富阳成立市委、市政府督查室。督查室主任章永乐说,新办法最大特点是分类考核。以经济工作考核为例,11项指标中,8项指标基本分浮动,如农业收入指标基本分为14分、6分和4分,即对农业生态型乡镇按14分考核,对综合发展型按6分考核,对工业主导型按4分考核。
“新考核办法的最大变化是不引导所有干部都去‘抓数字’,把民生搞好同样可以加分,”章永乐说,“此外,乡镇街道的功能定位是什么就考核什么,不鼓励‘三好学生’,提倡‘单打冠军’。”
“做减法”亦是政绩
富阳的基层干部认为,新考核办法除掉了过去绑在身上的一道不合理、不公平的“政绩绳索”。
新桐乡地处富春江边,依山傍水,田园似锦,优势是山水环境,适宜发展生态农业。乡党委书记王满昌说,“过去考核‘一刀切’,逼着我们发展工业,大家饥不择食引进一些不符合本地环保要求的产业。现在……基层干部可以一心一意抓农业、抓生态。新考核办法正引导大家往科学发展之路上走。”
在定位为综合发展型的受降镇,镇党委书记胡狄华说,原来25个乡镇用一个经济指标衡量,资源条件差、底子薄的乡镇即使拼命干,考核也排不上好名次,严重影响基层干部的积极性。新考核办法让以往“落后”乡镇也可能名列前茅。
富阳市乡镇街道发展目标考核排位表显示,农业生态型乡镇先前几乎没有摆脱过落后位次,2007年度位列中上游。
湖源乡经济落后,过去常居末位,2007年乡政府实施改造农村饮水工程,解决山区百姓饮水困难,专项工作加了分,年终排第13位。几乎从未排进前20名的常安镇改造农村饮水、发展生态旅游,年终排在第9位。
东洲街道以农业观光闻名,过去为追求政绩兴建工业园区,占用数千亩土地,虽经济增长、财政增收,却造成大量农民失去土地和污染等问题。新考核办法要求把东洲街道打造成一个集运动休闲、生态人居等功能为一体的小城镇。
当地干部说,抓GDP增长的“加法”是政绩,解决民生困难、生态环保问题的“减法”同样也是政绩。
传统考核需“破冰”
中央部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之际,“富阳探索”的价值正逐渐显现。
自2007年按照新办法考核以来,富阳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得到调动,无论是欠发达乡镇还是经济发达乡镇,干部有了科学发展的信心和决心。然而,在整个传统政绩考核体系中,“富阳探索”仍属“另类”。
不少基层干部认为,富阳新考核办法毕竟是新事物,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譬如,怎样设置更合理的考核规则,使起点不一的乡镇街道能在更公平的起跑线上展开竞争;又如,一些工作内容在考核中如何量化,而不再只凭主观感受打分。
徐文光说,新办法需要完善,他想在指标设定方面更大胆一些,如对山区乡镇全部取消招商引资指标、经济指标,引导当地全力做好三件事:一是日常行政管理;二是治安综合治理;三是封山育林、涵养水源,留一片青山绿水、净土蓝天。现阶段,市委已着手修改考核办法,征求各方意见。
相关人士提出,富阳的考核模式变了,上级对富阳的考核、对其他地方的考核还沿用传统办法,不提倡单纯“抓数字”的富阳会不会在考核中“吃亏”?这一探索如何在更大范围内影响其他地区?
破解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要富阳坚持探索并完善新办法,另一方面需要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契机,促使更大范围的基层干部解放思想,一心一意谋划科学发展。
所属专题:
|
|
来源:
新华社
作者:
记者 李亚彪 张奇志
编辑:
沈正禹
相 关 稿 件 |
|
|
|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
|
|
|
[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