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农村采访时,部分村民反映,有的子女拿了征地补偿款后,自己在市区购买了高档住宅,而让老人住在破旧不堪的旧屋子里。有些子女平时对父母百般殷勤,只要一涉及到钱,则个个成了困难户,连父母生病都不肯拿出钱来治疗。这些不孝子女的行为应该受到社会的谴责。
实例一
儿子用补偿款购新房 父母成了“空巢老人”
今年上半年,石门镇一名姓张的村干部在一次村民走访中发现,有一户以前人丁兴旺的家庭,老屋里突然之间只剩下了两位70多岁的老人。原来,子女在拿了征地补偿款后,自己在市区购买了一套住房,而将年迈的父母丢在了家里。“一开始,我们以为老人的子女会经常来看看他们,但现在半年多时间过去了,儿子和媳妇才来过两次,有时老人想看看孙子,多次打电话去,但这个小小的愿望也很难实现。”这名村干部说,老人儿媳的口碑在村子里不太好,跟婆婆之间经常会有小矛盾发生,“但是不管怎样,父母已经70多岁了,经常回来照顾照顾也是人之常情。”但事与愿违,儿子、媳妇搬出去住后,没有重大事情,他们是不会回老家的,这给老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另一名村干部说,儿子、媳妇搬出去住后,老家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两位老人来做。今年夏天,一场雷阵雨将老屋内的保险丝烧断了,为了能尽快用上电,老人只好去找村里的电工,不幸在路上被一条野狗咬了一口,几个懂些医学常识的村民建议他连夜赶到市区打狂犬疫苗,于是老人赶紧给儿子打电话,想让儿子来带他去市区治疗,没想到儿子称自己在外面吃饭,过会再打电话,结果老人等了一个晚上,也没等到儿子的电话。邻居沈老伯说,自从老人的儿子、媳妇搬出去住之后,两位老人十分孤独,以前还会到邻居家串串门、聊聊天,现在晚上7时不到就关门睡觉。不少村民气愤地说,儿子、媳妇买房的钱,很大一部分是老人的征地补偿款,在买房时前一个“爸”后一个“妈”,一旦买好了房,就对老人不闻不问,就连节假日,家里也只有老两口。
实例二:
生了3个子女 父母生病时谁都不肯出钱
崇福镇一户农家,三代同堂,平时关系也算融洽。这个家庭的当家人是一名姓朱的60多岁的老人,他与老伴共育有一子两女。两个女儿都出嫁了。朱老伯夫妇一直以来都是做蔬菜批发生意的,每天几乎天不亮就要出门了,10多年下来老两口疾病缠身,但是为了能给儿子攒钱办个风风光光的婚礼,他们的病能熬则熬、一拖再拖。村委会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1996年两个女儿出嫁时,朱老伯夫妇准备的嫁妆在村里算得上很体面了,拿出了老人一半的积蓄。2000年春节过后,二十七八岁的儿子跟女朋友又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了,农村地区的规矩是娶媳妇必须造房子或是买房子,为此老两口用剩下的一半积蓄造了一幢婚房。女儿、儿子都成家后,老两口也算是了却了心事,一家人之间倒也融洽,儿子、媳妇待他们还算不错,两个女儿也会隔一段时间来看望一下,每次过来,老两口都会给两个外孙一些零花钱。然而,不幸的是,正当心头大事都已完成时,老两口长年积累下来的病像是“决了堤”一样一下子爆发了出来。“看病花的钱都是老两口自己平时省吃俭用省下来的,前几次住院,儿子女儿倒都来看望,但当老人自己的钱花完时,女儿和儿子都很少来看他们了。”
一村民告诉记者,老人的钱花完后,曾几次向子女提起过“借”点钱将病彻底治愈,但没有一个子女肯“借”钱给父母。村民们认为,以前子女这么“孝顺”,是因为老人身上有“钱赚”。一村民透露,朱家养的宠物狗生病时,老人的儿子还带它去镇上看病,现在老人的地位连狗都不如。
虽然疾病缠身,但为了生存为了维持家庭的开销,老两口仍然在做蔬菜生意,老朱生病时,老太太出去卖菜赚钱,老太太生病时,老朱出去卖菜赚钱,老两口艰辛地过着日子。
问题症结
清官难断家务事 舆论缺乏约束力
“这只是两个比较典型的不孝事例,其实不管在农村地区还是城市里,子女不孝的情况都存在。从这两个事例来看,它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两个家庭的老人都不是因为贫困导致吃不饱,够不上困难户、贫困户,所以一些政策上的优惠措施很难享受到;二是两个家庭的老人都有子女,他们之间产生的问题只是‘不孝’引发的,没有达到虐待的程度,虽然知情人对这些不孝子女的行为议论纷纷,但这种舆论往往没有多大的约束力,而村委会或政府部门也只能采取教育的方式来唤起子女的良知。”崇福镇一名从事多年调解工作的资深调解员认为,像这样的家庭问题,政府部门其实很难插手,清官难断家务事,政府部门所能做的也是教育工作,但这种方式起不到很大的作用。
记者感言:近些年来,在我市农村地区经常会听到或看到一些关于子女虐待老人、不愿赡养老人的事例,有些子女甚至拿了征地补偿款自己购买了新房,让老人住在破旧不堪的旧屋里。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的今天,如何保障这部分老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全社会共同探讨。
其实,子女不孝只不过是道德观念上产生了偏差,要想子女今后善待自己,就一定在子女小的时候做好他们的道德教育工作,一个对别人有爱心负责任的人,相信对自己的父母也是同样如此,孝就是一种爱与责任的表现。
所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