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与创新的“双箭齐发”模式 |
|
蹲点地点:浙江双箭橡胶股份有限公司
随行专家:嘉兴学院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孔冬博士
从1.2元/双的胶鞋底、0.025元/个的刹车皮起家,成长为目前国内最大的输送带生产企业。从濒临倒闭到年产值突破5000万元,花了10年时间;从5000万元突破1亿元,花了5年时间;从1亿元到5亿元,也是5年时间,而今年,目标是6.6亿元,明年则可达8亿元。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浙江双箭橡胶股份有限公司的底气:只要是国际上有的输送带,“双箭”都能做。而这底气从何而来,则是记者在蹲点半个月时间内,想要寻找的答案。
8月4日 星期一
研发与改造,“双箭齐发”
今天是蹲点调研第一天。坐落在桐乡市洲泉镇一条不足1公里的乡间小路边的双箭公司,虽然与京马电机、凤鸣合纤、新凤鸣等国内知名大企业近在咫尺,外表却并不起眼。
“这是公司刚从台湾采购的疲劳实验机。”上午,公司副总经理沈会民带着新的合作伙伴——德国专家曼福林参观了研发检测中心,后者掌握着国际最先进大管状输送带技术,并认为以“双箭”现有的研发实力,完全能成为国内首家600mm管状输送带生产企业,取代同类产品的进口。
“目前我们已经与国内外十多位专家建立了合作关系。”搞了20年技术研发的沈会民为每位合作过的伙伴都建了档案:20年前从上海请来的星期日工程师,10年前从青岛请来的国内顶级专家,5年前从米其林请来的两位法国专家,后来是日本专家、韩国专家,直到今天的曼福林。
“1990年与上海胶带厂工程师的合作使‘双箭’完成了从橡胶鞋底、刹车皮等小杂件到输送带的转型。”董事长沈耿亮记录的则是‘双箭’借梯升级的历程:1998年,在青岛专家帮助下生产出第一条钢丝绳芯输送带,销往全国港口、矿山等大企业;2004年,日本专家野村的到来让‘双箭’赢得了日本知名客户的认可……借科研院所之力研发新产品,再由公司研发中心开发的“双箭齐发”模式,为企业提供了不竭的创新动力。
8月8日 星期五
世上有的输送带,“双箭”都能生产
100多米长的车间里,一台巨大的机器,宽2.7米的钢丝绳芯输送带源源不断地被硫化,再经修剪,成为外表光滑的成品带……蹲点调研第二天,硫化车间主任祝锦江带我们参观了公司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双条并硫输送带生产。
“以前的硫化机才300吨。”已在“双箭”工作了17年的祝锦江说,通过多年的研发、改造,车间的硫化机升级到1600吨、5600吨直到万吨,目前这台机器可日产约1万平方米的钢丝绳和织物芯输送带,是最初产能的十多倍。
“只要世上有的输送带,‘双箭’都能生产。”上升输送车间是名副其实的外贸车间,1995年进厂的主任车叙康说,过去生产普通输送带时,全厂只有150名工人;现在光他的车间里就有工人278名,每天可生产3.8万平方米钢丝输送带、织物输送带及耐高温、耐寒、耐腐蚀的特种输送带,70%以上销往日本、美国、南非、瑞典等国家和地区。
“我们随时根据客户要求调整生产。”在新建成的PVC车间,工人们正在调整配方,使不同的PVC、PVG输送带具有防潮、防火、阻燃等十几种功能;而这也是“双箭齐发”模式下拥有的独家技术。
8月12日 星期二
客户的需求是创新的方向
“目前的节能效果是15%,但我们的目标是达到20%。”蹲点调研第三天,适逢公司技术研讨会,议题是关于绿色环保节能输送带的论证,这是今年“双箭”的主要研发目标,董事长沈耿亮再次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
在他眼中,从创建初期亏损几十万的小杂件作坊到去年产值6亿元的全国输送带行业“领头羊”,正是不断创新的成果;而这研发与改造的“双箭齐发”历程,几乎见证了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简史。
“双箭”厚厚的研发材料记载:1989年,桐乡砖瓦行业鼎盛期,转型生产橡胶输送带;1993年应客户要求引入高强度骨架材料;1995年,针对水泥、钢铁企业对耐高温、耐热等输送带旺盛的需求,大力开发特种产品;1998年,开始为蓬勃发展的港口、码头、矿山等供应钢丝输送带;2003年煤炭行业转暖,开始生产适合井下环境的整芯阻燃输送带和钢丝绳芯输送带两个产品;今年开始,填补国内空白的绿色环保节能输送带将是企业创新的重点。
“研发与创新,一定要结合宏观经济形势与结构,客户的需求是创新的方向。”沈耿亮说,多年的销售经验使他善于在积累资本时,根据客户、市场的新动向确定研发目标,从耐酸碱、耐高温、阻燃到智能型防撕裂输送带,公司每年都会研发一个新产品,至今已达几十种。
每年研发投入1000多万元,产值从一年100万元达到日产200万元,公司的财务记录同样表明,正是坚持“双箭齐发”,使双箭始终保持着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的利润率,成为全国输送带行业“领头羊”。
8月16日 星期六
地处乡下,留人太难
今天是蹲点调研的最后一天。
虽然是周末,但“双箭”行政部经理严宏斌和公司的主要负责人都没有休息。“没办法,太忙了。”电话里,他对自己的迟到表示歉意,并强调目前“双箭”的头等大事是争取上市,从一个拥有1000多名员工的中等企业变为深圳证券市场中小板上市公司,这第二次转型,人才、资金、技改各方面压力都不小。
“今年的生产成本增加了约20%。”公司财务人员给我们算了一笔账:橡胶涨价使原材料的成本上升30%到40%,员工工资增加10%,还有电、煤、水等能源价格上涨……为了尽量降低不断攀升的成本压力,公司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寻找原材料替代品等进行内部挖潜,同时加大研发力度,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以增加提价的砝码。
“‘双箭齐发’的企业需要‘双箭齐发’的人才。”负责技术研发的副总经理沈会民则道出了另一种“成长的烦恼”:一直走在行业创新前列的“双箭”,目前已经很难在国内找到能辅导公司研发新产品的专家,与外国专家的合作往往又要附加技术保密等条款,给新产品推广造成了不便。
“去年招来的几个大学生,不到一年都跳槽了。”曾经去青岛科技大学招聘的严宏斌说,产品、技术的飞速创新,使员工的招聘和培训也成了问题。以最先进的PVC车间为例,由于全国都没有相同水平的生产基地,公司很难招到相关的工人和技术人员。普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招聘,也因公司地处洲泉乡下而难度较大。
□专家点评
想成长,必善于转型
近年来,产业升级与转型成为政府部门、经济理论界和企业界的热门话题。企业是产业的组成单元,宏观上的产业升级和转型只有通过微观的、具体的企业转型和产品的升级才能得以实现。“双箭”面对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奋发作为,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淘汰落后产品,以科技创新的智慧创新产品和不断实现产品升级,其所作所为无疑是通过产品创新、企业转型实现企业快速发展的典范。“双箭”的成功转型并日益发展,让我们深深体会到,“想成长,必善于转型”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应该是企业调整经营策略,从企业的品牌培育、定位选择、经营模式转换等几个方面来扬弃既往,实现公司转型的法宝。
“双箭”的成功转型表明,任何一个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产品更新换代和技术革新,只有坚持走创新之路,拥有世界顶级技术,才能拥有产品的市场话语权。为了在不断满足顾客需求的基础上胜过竞争对手,企业在进行产品更新换代、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应当时刻以“今天应当掌握什么”、“未来需要掌握什么”来提醒自己,必须做到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在技术创新的模式上,必须选择由独立向联盟转型、由国内到国际转型,如果没有研发的联盟化和国际化,就很难有产品的市场化和国际化。
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下,政府当仁不让地要帮助企业转型,但同时要按经济规律办事。在帮助企业转型的过程中,政府要不断推出有利于企业转型的政策环境,营造好的企业研发环境,造就好的技术人才环境,打造一个适合企业转型的市场环境。
所属专题:
|
|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记者 徐玲英 汪莹 通讯员 李晓鹏 宋琼燕
编辑:
朱方红
相 关 稿 件 |
|
|
|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
|
|
|
[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