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桐乡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成为“国宝”

2014年12月08日 07:56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 记者 孔 越

  上周三,国务院正式公布了第4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扩展项目名录,共计306个项目。其中,“桐乡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从全国1111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位列扩展项目“传统技艺”类榜首。至此,我市国家级非遗项目数达到3个。

  蓝印花布为何能成为“国宝”

  上月在乌镇召开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礼仪接待们身着的“乌镇蓝”旗袍,与会嘉宾的“乌镇蓝”丝巾等引起媒体不少关注,其实这都与桐乡蓝印花布有关。“当时组委会要求既有桐乡特色,又体现江南文化底蕴,所以蓝印花布元素再适合不过。”桐乡市大麻丰达丝织有限公司厂长羿明说。

  据桐乡有关镇志记载,清末民初这里开办印染作坊数十家之多,其中较有名的是1841年创办的丰同裕和创办于清光绪年间的蓝茂丰等染坊。而蓝印花布印染工艺流程全部采用手工操作,在蓝白分明的图案中,夹有灰干绽裂的冰纹,被称作手工印染的灵魂,这是任何机械印染所无法达到的。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桐乡市文化单位就和桐乡丰同裕蓝印布艺有限公司、桐乡蓝印花布厂有限公司等加大了对蓝印花布的研究、保护和传承,并使其成为省、市、县三级非遗项目。

  虽然桐乡蓝印花布已声名远扬,却曾连续3次申报国遗均未成功。“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在桐乡历史久远、流传广泛,更凝聚着桐乡灿烂的文化和风土人情,保护和传承这项技艺,道路再艰辛我们也要坚持。”桐乡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褚红斌告诉记者,近年来非遗中心更加深入地挖掘桐乡蓝印花布的文化和特性。终于,在历经1年3个月的漫漫申遗之路后取得了成功。

  后申遗时代保护路在何方

  成为国家级非遗项目既是一份荣誉,更意味着艰巨的保护责任。“因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并非‘终身制’,后续相关部门将对项目的保护程度进行定期督查,也有相应的退出机制。”褚红斌说,虽然2006年“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已被列入首批国遗名录,但同一个非遗项目在两个重要保护地——南通和桐乡,正用不同的方式演绎着不同的精彩。

  “与南通在蓝印花布领域的理论建树不同,桐乡蓝印花布在生产性保护上可谓‘一枝独秀’。”褚红斌告诉记者,桐乡多元化的蓝印花布产品早已远销海内外,并涌现了丰同裕、蓝蓝、泰丰斋等一批知名品牌,成为全国最大的蓝印花布生产基地。

  今后,守护传统、扬长补短、创新发展是后申遗时代的保护之路。据悉,桐乡将建立完整的“桐乡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资料库;建立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专题展示馆;建立蓝印花布同业协会,确定产品标准、冠名、价格等,保护知识产权;设立并扶持蓝印花布传承教学基地;复原林汉杰《民间蓝印花布图案》78幅图案……目前,这一项项具体的保护措施均已提上日程。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 编辑: 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