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吴之振与《宋诗钞》

2014年11月03日 14:07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 沈新甫

  吴之振(1640年~1717年),字孟举,号橙斋,别号竹洲居士,又号黄叶老人、黄叶村农,明崇祯十三年生于石门县洲钱官坊埭(今洲泉镇蔡家桥西)。他性情豪爽,为人耿直,从小聪颖过人,喜欢读书,吴家颇殷富,藏书极多,故自幼博览群书,文才出众。清顺治六年,之振父吴尚思病故,因时值明清更迭,社会动荡,盗贼横行乡里,其母范氏为安全计,携年方九岁的儿子迁住石门县城,购横街劳氏“守愚堂”旧宅定居。

  吴之振于顺治九年应童子试时,与大他11岁的吕留良结为莫逆之交,来往甚密。十五岁那年,吴之振补诸生,后以贡生纳赀内阁中书,然,因不满清廷统治,后未赴任。因其久慕吕留良博学多才、擅长诗赋,在顺治十三年,遂与侄儿吴自牧跟随吕学诗。对于这段经历,他曾写道:十七从君学赋诗,东涂西抹总迷离。庐山面目依然在,留得芒鞋却待谁。

  康熙二年,吴之振与应邀来吕留良家讲学的浙东著名学者黄宗羲结交,常切磋诗文,深得其教诲,学问大有长进。是年,吴之振始与吕留良、吴自牧合编《宋诗钞》。后又与吕的好友黄宗炎、高旦中、高斗魁等结为墨友,其诗文由此更是令人耳目一新。

  诗坛自古尊唐黜宋,至清初始有人崇尚宋诗。于是就产生“宗唐、宗宋”之争。江南诗坛泰斗王士祯等宗唐者言神韵,言法度,言极调,言肌理;而宗宋者反流俗,喜发议论,铺排典故。黄宗羲、高旦中、吕留良、吴之振为宗宋之砥柱,高举宗宋大旗,确立了“宗宋诗、主性情、重学问”三大理论支柱。

  在与宗唐派论战中,吴之振最为勇猛,常冲锋在前,不畏权威,据理力争。他在《黄叶村庄即事二首次韵》中说,“诗非易学从吾癖,论不求高亦自误”;在《次韵答盐官查夏重(慎行)》诗中又云,“论诗别药吾无让,其中奈难十日何”;在晚年为孔尚任、刘廷玑的诗集《长留集》写的序文中,他更是锋芒毕露,矛头直指诗坛领袖王士桢:“近世主领亟坛之人,每对学者讲三味,谈神韵,问其所以,则曰:‘可以意为,不可言传。作诗久,自能了悟’”

  吴之振认为“宋人之诗变化于唐,而出其所自得。皮毛落尽,精神独存”、“其取材广而命意新”。他有感于“宋诗向无总集,亦无专选”、“极欲使天下绌守者守之为守”,故决意选编一部《宋诗钞》。康熙十二年,吴之振携数十部《八家诗》北上,拜访、分赠京都名流,与冒辟疆、尤侗、汪琬、严绳孙、工部尚书汤斌等结文字交。众名士被其长途跋涉来京求取诗文的精神所感动,纷纷将珍藏多年的两宋诗篇慷慨相赠。

  吴之振南归后,办了三件事:一、在城西购地十亩,筑“黄叶村庄”,常邀名人雅士在庄中吟咏;二、将京都诗友和自己所作诗词汇编成《种菜诗唱和集》;三、与吕留良、黄宗羲等商议修编《宋诗钞》。

  谁知,好事多磨。吕留良因拒不参加例行的科举考试,被清廷革除秀才功名,此后热衷归隐,钻研程朱之学,无暇顾及《宋诗钞》修编工作;黄宗羲为购山阴祁氏澹生堂藏书与吕反目成仇,次年二月回越中(今绍兴)讲学;高旦中突然生病,撒手人寰。至此,修编《宋诗钞》的重任落在吴之振、吴自牧身上。

  叔侄按两宋诗人专集,取材务求广泛,以便一见宋诗全貌,不以一说蔽古人。两吴废寝忘食,竭尽全力,终于将《宋诗钞》“补缀较雔,勉完残稿”。

  《宋诗钞》初集106卷,原拟选100家,每家都有小传,并对入选加于考证。因邓肃等16家有目无诗,故只选84家,实收诗12000余首。《宋诗钞》所选名家代表诗作颇多,不少是反映两宋社会现实的优秀诗篇。《宋诗钞》的问世,影响巨大,清《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提要》说:“之振于遗集散佚之余,创意搜索,使学者得见两宋诗人之崖略,不可谓之无功。”

  吴之振擅长诗词,其诗神骨清逸,学宋诗又不拘于一家。他晚年闭门谢客,潜心作诗,因此,其诗作愈发精细。他不辞劳累,笔耕不止,在晚年还完成了《黄叶村庄诗集》八卷及后集、续集各一卷。对于吴之振的评价,《清史稿》有这样的文字:“康熙初年,山林诗,之振最有名。”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 编辑: 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