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碧水依依话濮姓

2014年10月27日 08:45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 陈曼青

  濮,百家姓姓氏,字体繁复,在百家姓中排不进前百位。我老公便是此姓,儿子小的时候常咕哝说:姓濮的人太少,又易被人起诨号,姓妈妈的“陈”多好!

  为了让儿子了解濮氏渊源,我便给他讲解起了濮姓的来历,并列举了众多濮氏的名人:濮英、濮澄、濮万年兄弟、濮阳涞,当代的濮存昕、濮波等。当然,所说更多的是桐乡濮院的濮姓名人:濮院创始人濮凤、濮斗南和濮鉴等……这一招,果然奏效,儿子自此再也没有傻乎乎的改姓之说了。

  据说,濮姓源头有多种:一是源于舜的后代虞姓一支;一是源于颛顼后裔高阳氏;还有的,出自姬姓,是卫国康叔的后代;濮姓还有一支,是出自熊姓。据《路史》记载,周朝时,有百濮国(位于今湖北省石首县南),国人以濮为姓,亦称濮氏。据记载,诸葛亮定南中时,曾将当地濮人“数千落”移徙至云南郡(今云南大理、丽江、姚安、大姚、宁蒗、永胜等地),这部分濮族人,后来逐渐与当地居民融合。至今,布朗族仍自称濮人或蒲。

  还有一种重要的说法,是说濮姓来自古时的“濮水”流域。古代中原地区,有一条河叫濮水,濮水北岸有一块丰饶的地方叫濮阳(今河南濮阳一带)。据说,黄帝的孙子颛顼成为部落联盟首领时,就曾以濮阳为都城。由此,濮阳孕育了一支濮氏族群。

  桐乡濮院的开创者濮凤,据说就是河南濮阳人。濮院古名梅泾、幽湖,看名字就知道,这里是个水乡泽地。也许正因为濮与水有缘,因此,当南宋小朝庭苟安杭州后,濮凤看中了濮院这块河网密布、又遍布梧桐树的秀水之地,便在此定居下来、繁衍生息。

  濮姓人都有勤劳奋发的美德,绝不贪图安逸。濮凤来到濮院后,不图享乐,而是经营农桑,始创濮绸,使原来一个小小草市,变成了经济重地。正因为濮姓在濮院做了许多功德,皇帝后来下诏,赐濮家居第名为“濮院”,并赐“铁券”,承诺濮院为濮氏永居地。

  如若不是拒富善妒的明太祖朱元璋,濮院的今天应当更加繁荣昌盛,濮姓人也不会离分四散。据说,明洪武二年,朱元璋来嘉兴微服私访,一天,正遇濮氏巨族嫁女于嘉兴甪里,濮家送亲一行奁媵纷陈,观者如堵。朱元璋挤在人群里,见而异之,遂混迹稠人中至濮家大院查访。当见到濮氏家族富盛至极后,嫉恨交加——当时,江南不少富族曾支持过张士诚的大周政权,而濮院濮氏也在其中。朱元璋本来就是个气量狭小之人,怎容得下濮氏如此光彩?遂下令将其家族七十二支分拆而居。

  这飞来横祸,使濮家遭受了灭顶之灾:濮铣、濮钟迁往王江泾;濮锠、濮钖迁虎溪;濮镜、濮镶、濮钿迁仁和;濮钊迁海宁;濮钺迁陡门;濮铎迁郡南;濮锜迁常安……濮姓家族被人为拆散。

  永乐七年,濮族第二次遭到打击。此前,永乐二年时,嘉兴府曾奏请朝廷,为濮氏申诉,恳请皇帝诏许濮族人回归故土,得到了朝廷的应允,迁至仁和的濮镜等四支重回濮院。不想,永乐七年,濮家因“靖难之役”受到牵连,再次遭到被遣散的命运。濮家四族被迫远迁云南,一个有着辉煌历史的濮姓大族,就这样被封建朝廷硬生生压制下去。

  但濮姓家族为濮院所作的贡献,是无法人为抹杀的。正是这方土地保留了濮氏家族的“基因”,这里后来才一直延续了经济文化重镇的地位,濮院之称也永远传承了下来。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 濮阳 家族 朱元璋 一支 儿子 编辑: 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