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漫话苕溪丝厂

2014年10月27日 08:38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 颜剑明 摄 徐建荣

  丝厂烟囱

 烟囱砖局部  

  2007年8月11日的省《联谊报》“春秋”版上,发表了林瑶写的《钮守章:每一段历史都是一个感人的故事》,文中说:“1927年,钮家在德清造起了苕溪丝厂……被日本侵略者拆机器、毁厂房,大肆抢掠了好几次,伪军更是推波助澜,趁火打劫,最后一把火烧光,瓦砾无存。”

  湖州钮氏苕溪丝厂旧址,在今天桐乡市大麻镇海卸村花家漾口(大麻镇原属德清县,1950年划隶崇德县,1958年又并入桐乡县)。笔者从2004年起参与编纂《桐乡洲泉镇志》,因洲泉镇与大麻镇相邻,所以,笔者曾去苕溪丝厂旧址踏访过,还寻访了当地的一些年长者,收集到了一些有关苕溪丝厂的资料。

  苕溪丝厂由湖州达昌绸厂老板钮少连、钮少卿和钮少琴三弟兄共同创办,选址花家漾口,主要原因是这里一直是浙北最发达的蚕区,另一个原因是漾口的水质特别好,比重高于他处,适于缫丝。丝厂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开始建造,民国十六年农历六月十八日正式建成开工。初办时,有168台意大利式缫丝车,至民国十八年,缫丝车增加98台,达到264台。民国二十二年,丝厂又增加了日本式缫丝车120台,至此,共有意式、日式384台缫丝机器。

  丝厂占地10亩,男女工人达1300余名。缫丝工大多来自附近农村,月工资为5个银元。全厂日产丝4000两,当时是十六两制,折合为125公斤。所产丝线三分之二出口英、美、日三个国家,三分之一供应湖州达昌绸厂织绸。丝厂初办时,建造了铁烟囱;民国二十二年,增加日式丝车后,工厂改用砖烟囱。烟囱由无锡工程师建造,式样仿照日式,牢固异常。

  苕溪丝厂位于浙北蚕业最发达的地区,因此还在海卸本厂、含山铁店浜、德清洛舍、嘉兴和湖州织里五处开设了5爿收茧站,以供应丝厂缫丝。丝厂当时盛极一时,是一家颇具规模、设施一流的民族工业企业。但在1937年上海“八一三”抗战后,生丝出口受阻,严重影响了丝厂生产,稍后,丝厂所在地即遭沦陷,至次年5月,工厂因对外出口业务全面停止而停工。1941年12月,丝厂所有机器设备被日军长安镇黑食部队(日军一部之别称)野蛮拆除,经长安转运至日本国内。后来,厂房也被拆除,最后被放火烧毁。

  现在,丝厂旧址是一片茂密的桑林,只有一座高约30米的青砖大烟囱耸立在花家漾畔的蓝天碧水间。由于附近的人们迷信砌烟囱的青砖能治病,烟囱底部被挖出了两个大洞,破坏较严重,所以,烟囱明显向南倾斜。虽然历经了80多年的风雨,但其残缺的身躯依然倔强地默默屹立着,似在向人们炫耀着当年的辉煌,控诉着日寇的野蛮与罪恶。

  据当地年长者说,建造这座烟囱的青砖都是在嘉善干窑镇订制的,所以每块砖上都刻印着窑工的名字,可见砖头的质量是相当好的。烟囱西侧的花家漾边,还留有码头的残基,附近还存有几个残缺的过滤池,厚实的水泥壁上已露出了锈迹斑斑的钢筋。这就是当年湖州钮氏家族花巨资兴办的苕溪丝厂遗址,也成了日本侵略者霸占、摧毁我国民族工业的罪证。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 丝厂 烟囱 民国 湖州 建造 编辑: 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