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解读木心——文学,只供“内服”,不可“外敷”

2014年10月20日 08:52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 严僮伦

  木心:如将文学比作药,也只供内服,不可外敷。

  (《素履之往》P149)

  最早将文学比作药,发现并指出文学具有社会和个体疗救功能的是鲁迅。鲁迅在《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明确说道:“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鲁迅似乎是专门为了“治疗”而生的,他的人生志向都是围绕着“治疗”而展开的:先是为了治疗国人的身体疾病而赴日学医,后是为了治疗国人的灵魂缺陷而弃医从文。鲁迅的愿望无疑是伟大的,美好的;鲁迅对那时的病态社会的诊断是准确的,开出的药方也是对路的。然最终的疗效如何,这不是鲁迅所能完全把握得了了。这与医生治疗身体疾病同理,必须有病人的密切配合才行。

  对鲁迅先生,木心是非常爱戴和崇敬的,对鲁迅作品和鲁迅精神,木心是下了功夫深入研究过的。木心在《文学回忆录》中多次肯定性地评价鲁迅,即是明证。

  “如将文学比作药,也只供内服,不可外敷。”木心此语,是不是沿着鲁迅的思路,从另一个角度,提醒我们,如何提高文学的疗效问题呢?我认为是的。我们读鲁迅、司马迁、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读《红楼梦》、唐诗宋词,读得如痴如醉,评得头头是道,可是,有多少人把这些文学经典当作“内服药”来医治我们灵魂中的病和苦、伤与痛了呢?多数的情况是,阅读的过程中很有感触,很激动,过后就渐渐淡忘了;或者,仅仅用作“外敷”之药,在自己皮肤上的某一处贴一贴,在众人的眼前晃一晃就完事了。

  我们曾经嘲笑阿Q的无知与可怜,可直至今天,阿Q精神随处可见;我们曾经佩服巴尔扎克对金钱世界的揭示和批判是何等深刻,可仍然有人选择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金钱故,两者皆可抛”的可悲人生。

  文学不能拉动GDP,不能当饭吃,不能当衣穿。然文学可以改变人的灵魂,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但愿,从今往后,我们能够记住木心先生“只供内服,不能外敷”的真诚告诫。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 编辑: 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