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岳阳:“用最土的元素,画不俗的风情”

2014年09月17日 08:41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 李若愚

 

 

 

 

         人物名片:    

 

        岳阳

 

  1980年生于浙江濮院,自幼得祖父岳石尘、父亲岳功立熏陶,主攻中国花鸟画。2001年起在嘉兴画院工作,师从仲中晓,得嘉兴画院多位画家的指导。

 

 

  从《南湖情深》到《南湖菱》再到《壬辰端午》、《故乡情》,一路走来,岳阳工笔画中最鲜明的标志或者说特征就是江南元素。此次她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综合画种的作品《蚕娘记》,亦延续了这一风格特色。

 

  岳阳出生于书画世家,祖父岳石尘、父亲岳功立系鸳湖画派知名画家,书画于她如同每天都要呼吸般自然。

 

  谈到画画,岳阳将其形容为“本能”。家中没有画板,儿时的岳阳就站在爷爷身旁看他画;从未刻意学画,直到某年暑假,岳阳看到爷爷画的一张麻雀图上赫然出现了一个窟窿,洞旁还留着几道猫爪子扒拉过的痕迹,麻雀不见了!原来爷爷画麻雀的精湛功力把小猫给“忽悠”了。于是,刚上小学的岳阳央求爷爷教自己画麻雀。就这样,岳阳“特别自然”地走上了书画之路。岳阳一直记得爷爷说:“真爱画的人看着都会画,不爱画的人教了也没用。”

 

  1998年,岳阳正式开始了对祖父画作的临摹。她利用中午、晚上的时间锤炼自己的基本功。2001年入职嘉兴画院,考虑到自己内敛沉静的性格,在馆长和老一辈画家的建议下,岳阳开始尝试工笔画。恰巧,此时,岳阳巧遇了自己的恩师,丹青名家仲中晓先生。仲先生早年也专攻写意画,而后转为工笔,在岳阳看来,师傅的画清新,“虽然是工笔画,但骨子里还是能看出一股灵动的江南味道。”此外,充满才气的仲先生总让岳阳想起过世的爷爷。至此,岳阳正式将绘画重心倾注于工笔画上。

 

  工笔画以工整、巧密、精细闻名,一幅工笔画从立意到定稿,大约耗时半年。有时为了求得一个奇巧的立意常常需要反复推敲,但岳阳却乐在其中。相较于写意画,岳阳认为工笔画的创作,可以让她更好地把控作品元素,在反复修改的过程中,她可以更完整准确地表达自己。因为画工笔画,岳阳有了更多与自己“独处”的时间,“每次潜下心来研究一撇一捺,甚至一片小叶子的色调,都让我觉得是一种心与灵的静养。”岳阳总跟朋友说“画画就是调节心态的过程”。

 

  岳阳得到来自国内画坛的关注几乎可以说是“一夜成名”。第一次参展,岳阳就在浙江省美术家协会、浙江省中国花鸟画家协会主办的“浙江省第七届花鸟画展”中一鸣惊人,斩获大赛金奖。当时画院接到获奖通知,对方甚至说“你们那儿一个叫岳阳的男孩拿了金奖”。这件让岳阳“一战成名”的作品就是《南湖菱》。谈及创作灵感,岳阳说那是在她读小学那会儿,班级组织坐船从桐乡来南湖游玩,当时她特地在渡口为爷爷买了菱。从此,在岳阳心里,南湖菱就成了嘉兴的名片。而由于那次大赛主题为浙江风物,自小在桐乡长大的岳阳在画中融入自己的家乡元素——蓝印花布。

 

  从《南湖情深》到《南湖菱》再到《壬辰端午》、《故乡情》,一路走来,岳阳工笔画中最鲜明的标志或者说特征就是江南元素。此次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综合画种的作品《蚕娘记》,亦延续了这一风格特色。谈及自己对江南元素的大量运用,岳阳说,童年记忆中的小桥流水渐行渐少,这让她意识到很多本土的非物质文化逐渐被忽视,“身为这方人,我想留住这方水土”。

 

  《蚕娘记》是一套连环画式的作品,由岳阳携手毕业于中国美院,具有扎实构图功底的才女虞燕燕,共同创作完成。作品脱胎于她的另一幅作品《织梦》。生于蚕乡的岳阳一直将“蚕”视为神圣的象征,“蚕织茧是为了最后能破茧成蝶,这就像一个织梦的过程。”在参看了《桐乡影记》一书中有关蚕娘的故事后,岳阳与伙伴开始了《蚕娘记》的创作。

 

  在此件作品中,岳阳秉承自己一贯的青绿情结——大量运用花青色;值得一提的是,长于工笔花鸟画的她第一次尝试了人物画,并在人物刻画中加入了本土元素——海宁皮影戏,一个个看似简单的侧面,实则凝聚了丰厚的张力。这组连环画,用地方特色展现江南风貌,给人以清新雅致、空灵飘逸之感。随着作品入展全国美展,岳阳也将江南水乡推向了更广阔的舞台。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 编辑: 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