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记高桥镇楼下角村乡村医生张俊加

2014年07月21日 09:56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有那么一个人,他的出生是在一个贫苦的家庭,深深懂得百姓生活的艰辛与不易;有那么一个人,他的心里始终践行着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做一名人民满意的健康守门人”;有那么一个人,他总是千方百计地努力,尽量让病人的辛苦钱花在刀口上。他就是张俊加,桐乡市高桥镇楼下角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

 

  “群众的健康是我的职责。做,就做得最好;干,就干出个样子来。”作为一名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责任医生、站长,他就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在这二十多年的工作历程中,张俊加一直默默地践行着“健康守门人”这一神圣职责。

 

  百姓的“排骨医生”

 

  每天一大早,除了诊治病人或常见病例外,他身边总围绕着一大堆量血压、测血糖的“老朋友”,每接诊一位病人,他都会仔细询问近况,交代服药量,提醒注意事项,村里人都乐意到他这里看病、检查。同时他还利用针灸、拔罐等中医药适宜技术为群众疗伤治病,不少外村老百姓也慕名前来找他看病。

 

  一个医生取得病人的信任从来不是靠广告、靠包装,而是靠高水平的医疗技术,高质量的服务和高尚的医德,通过病人口耳相传来赢得口碑。在他质朴的外表之下,却拥有着一颗为民无私奉献的炙热之心,一直身体力行地工作。他认为,面对常常处于看病难、看病贵境地的农民群众,除了关心、爱护、尊重他们,更要实实在在地为他们想方设法解决实际问题。

 

  2003年的非典、2005年的霍乱、2009年的甲流、2013年的禽流感。每当有疫情来临时,他总是积极组织社区里的医生,走进每一户人家进行宣传,防止疫情的出现。他主动联系各个上下级部门,加大防疫工作的力度,利用广播、村民大会等形式广做宣传,不厌其烦地争取让每一位村民都了解疫情的状况,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情绪。哪里有疫情,他就带着他的团队冲向哪里。在所有村民的眼中,疫情来时,他总是全村“最忙碌的人”,他的身影总能出现在村民最需要他的地方。

 

  2000年的一天,村民曹某的母亲突发心力衰竭,他根据自己多年的行医经验,果断地作出诊断、抢救、转诊等一系列措施。正当患者转危为安,家属感激之时,他又马不停蹄地为患者的后续康复保健做好了计划。在患者出院后的第一天,他就开始每天上门提供服务,指示平日用药,指导康复训练,并针对患者的疾病特点制定和实施预防保健计划。这种无私的服务持续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患者家属感动地说:“社区卫生服务站真好,张医生真是一名好医生!不仅救了我母亲的命,还这么为我们家着想。真是太感谢了!”

 

  无论刮风下雨、寒冬酷暑,还是逢年过节,他都会放弃休息日,他的身影总是出现在卫生服务站亦或老百姓的家。有人曾问他“张医师,你一年能休息几天啊?”他笑笑说:“休不休息都一样的!”。他用责任心,尽心竭力为农民群众治病、解难,做他们的“贴心人”。看着他消瘦的身影,村民们从心底里感受到他为整个楼下角村的百姓健康所付出的艰辛。因为亲近,也因为怜惜,大家都忍不住戏称他为“排骨医生”,他也欣然接受。

 

  质朴中体现价值

 

  他行医二十多年如一日,一直坚守在平凡而艰苦的乡村医生岗位上。2010年4月,高桥镇作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课题《重要慢性病风险评估体系与干预适宜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实施点,需承担35~59岁人群共1000人的基线调查任务,他二话没说就接过了任务。凭借着一辆摩托车和一个塑料袋,他挨家挨户宣传、发放调查通知,仅在楼下角一个村就顺利完成了547人的基线调查任务,并在服务站内创建了全市第一个健康小屋,配备“自助式”健康体检设备,现场展示各种适宜技术工具,把健康小屋变成了医患交流沟通的场所、慢病防治工作的平台、健康促进教育的阵地。历时2年的课题研究,他保质保量完成中期评估、终点评估等各方面信息收集工作,为国家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受到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省疾控中心现场督导组专家的一致好评。

 

  2010年7月,他又以该课题研究为契机,主导在楼下角村成立了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并通过他的努力取得了村委会的支持,创建了全镇第一个糖尿病患者俱乐部,村委会会议室作为健康讲座和俱乐部免费活动场所。近4年来,在村广播中设“卫生与健康”专栏每月播放一次、每两个月开展一次糖尿病患者俱乐部活动,讲解有关慢性病防治知识,进行健康教育。新颖的糖尿病患者俱乐部活动方式,得到了群众的关注,吸引了不少群众自觉参与到自我管理活动中来。2011年7月的一天,村民沈某被糖尿病患者俱乐部的氛围所吸引,通过糖尿病症状的学习与自我对照,发现自己近期的身体状况与该疾病有几分的相似,如小便频繁、口干、容易饥饿等类似症状。他随即帮其进行了相应的检查,最后确诊为糖尿病。由于他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使病人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同时也得到病人及家属由衷的感谢。

 

  作为社区医生,与大医院的名医相比,或许并没有多么高超的医疗技术,而与病患的贴心的交流却是社区医生的价值所在,心近了,在老百姓心中,远超医疗技术,这一点,他做到了!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 编辑: 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