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浙派文人竹刻的源流

  编者按:昨天,由本报和桐乡市图书馆、梧桐阅社三方联合主办的伯鸿悦读沙龙之“桐溪书声·公益讲座”第一讲《浙派文人竹刻》开讲。崇文、好书,民间立场,在这里,学有专长的书友与你分享他的所感所悟。从本期起,本刊“评弹”栏目将刊发讲座文稿节选,以飨读者。

 

  在浙派文人竹刻形成之前,嘉定竹刻早已达到了自己的艺术巅峰。一代一代的名手,留下了精美绝伦的传世杰作。誉满天下的嘉定竹刻艺术,正是数代嘉定文人雅士栖身其间,共同创造完成的。嘉定竹刻并因受到官府和盐商的青睐,有幸转身为一种新兴产业,乃至可为晋身之阶。在为宫廷、官宦、富商服务过程中,嘉定竹刻的尚法理念日益完善加深,作品追求的华贵气和富丽气更趋完美。

 

  在嘉定竹刻进入宫廷之时,另有些文人雅士始终在追求探索一种自我赏玩为目的的竹刻风格。这就是文人竹刻产生的最初动机。

 

  浙派竹刻,受浙派书画篆刻及学术思想影响,有重学者文人作品而轻匠人作品的倾向。要求作品能体现个人感情的自然流露,讲究个人修为学识的书卷气。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功底所在。故浙派竹人多学者型、儒生型。

 

  但要考查文人竹刻的源流,寻找这一类创作理念的早期脉络。不得不追溯到不耐精雕细琢,往往只就其天然形态,稍加凿磨即已成器,匠心独运,以自然天趣见胜的金陵派创始人濮澄。

 

  濮澄,复姓濮阳,单称姓濮,字仲谦。生于明万历十年(1582),清初尚健在。张岱《陶庵梦忆》说:“南京濮仲谦,古貌古心,粥粥若无能者,然其技艺之巧,夺天工焉。其竹器,一帚一刷,竹寸耳。勾勒数刀,价以两计。然其所以自喜者,又必用竹之盘根错节,以不事刀斧为奇,则是经其手略刮磨之,而遂得重价,真不可解也。”濮仲谦的这种创作风格极为浙派竹人所推崇。但嘉定派论家金元钰却认为:“濮派浅率不耐寻味,远还如朱。”浙派与嘉定派审美情趣之迥异于此可见一斑。

 

  能继承仲谦艺术风格者以乾隆时潘西凤成就最高。西凤,字桐冈,号老桐,浙江新昌人(署款有天台潘西凤者),侨寓扬州。因其刀法与仲谦相近,郑板桥誉为“濮阳仲谦后一人”。老桐系一饱读诗书的宿学之士,板桥有赠潘西凤绝句云:“年年为恨诗书累,处处逢人劝读书。试看潘郎精刻竹,胸无万卷待何如。”然其仕途困顿,以鬻艺为生。《飞鸿堂印人传》等说他是王虚舟弟子,识见卓越。善刻竹,偶于越东黄冈岭得奇竹,裁以为琴,而阕其徽,爰以竹须代,调之成声,且清以越。以其余技镌刻印章贻诸戚友,一时尚之。其用畸形卷竹所制臂搁,虫蚀斑痕,宛然在目,似未经人手,而别饶天然之趣。铭文款识,著字无多,隽永有味。可见老桐刻竹亦有“大璞不斫”的天工之妙。

 

  老桐是浙江人,所以他的创作理念和竹刻风格,更为后来的浙派竹人所取法和效学。

 

  嘉定竹人里,在创作理念中追求个人意趣者亦不乏其人。最有名者当推周芷岩。

 

  周芷岩,名颢,字晋瞻,芷岩其号,又号雪樵,一号髯痴,人呼周髯。能诗画,擅画竹,其“万竿烟雨图”,气含淇澳,梦落潇湘,有笔到性随之妙。王鸣韶《嘉定三艺人传》称其刻竹能“浅深浓淡,钩勒烘染,神明于规矩之中,变化于规矩之外,有笔所不能到而刀刻能得之。”周芷岩是影响后世竹刻的关键人物。他是开创南宗画法入竹刻的第一人。而且用刀如用笔,不假稿本,自成丘壑。其皴法浓淡坳突,生动浑成,画手所不得到者,能以寸铁写之。在竹刻中能再现书画之笔情墨趣,被文人竹刻视为典范之一。

 

  得芷岩真传的严煜、周笠,以及后来的程庭鹭等,虽均嘉定名手,但延续的是更符合文人竹刻理念的艺术风格,故为浙派竹人所推崇。

 

  浙派篆刻更是文人竹刻理念最直接的源头之一。蒋仁、黄易、奚冈、徐三庚、钱松、赵之琛、陈鸿寿等篆刻名家,皆兼治刻竹。虽大多只是偶尔奏刀,以为游戏。但他们无疑已将浙派篆刻的很多元素带进了竹刻艺术中,极大地丰富了文人竹刻的创作理念和审美情趣。

 

  文人竹刻出现之初,本为文人间的玩物。然而,作品一经流传,其简洁雅致、清新秀逸的艺术风格很快赢得了人们的普遍喜爱。王公贵族、官宦商贾亦竞相收藏把玩,远远超出了狭义文人的范围,也因此影响了中国竹刻发展的趋向。

 

  【活动预告】

 

  7月13日上午9点,在桐乡市图书馆二楼南面一号教室,将由北京大学文学博士、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讲师康建强主讲《石头多情,红楼非梦——漫谈红楼梦的版本、结构和其他》。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 叶瑜荪 编辑: 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