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乌镇人过清明

2014年04月02日 14:06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清明节牵动着千家万户,祭祖上坟是节日的主题。家家有祖宗,户户有先人,随着时代的进步,由于地域、民族、民俗的不同,就有不同的节日习俗,弘扬的是一个“孝”字。

 

  老底子,乌镇人过清明节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一般人家先自家准备好清明粽子、甜麦塌饼、青白圆子。于清明夜(清明前),在家里用八仙桌摆上一桌酒席,菜肴必须是热气腾腾的。桌子有三个边沿整齐地摆上几十副盅筷,酒盅里洒上热酒。然后,点上香烛,一家之主首先叩头拜揖,嘴里还振振有词,请列祖列宗入席;接着依次从大到小人人跪在拜旦上作揖,嘴里默默地说着自己的心里话请上祖保佑。酒过三巡,拜揖三次。最后烧点纸钱,说是给先人享用。第二阶段就是清明头三天,人们选择其中一日去上坟。老底子盛行土葬,坟地、坟场星罗棋布,老坟、新坟参差其间。大户人家,以家族为单位,雇船去上坟。茅盾在《我怎样写<春蚕>》中回忆道:“童年时代,一年有一度,我可以到乡下去一趟:这就是清明上坟。”当年沈家清明上坟,则雇用传统的小丝网船。沈家祖坟在乌镇东栅“打铁高桥”外的一个叫中塔庙的北面,距乌镇三四里,村民称为“新坟里”。小户人家,大多单家独户去坟上走走。记得我小时候跟着父母步行到乌镇西栅通湖桥外叫“千井里”的地方去上坟,“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有点滑,我走在塘路上,一不小心滑入塘河岸滩边,幸好没有落水,很快就被父亲拉上来。一会儿到了坟地里,除草加土,上点供品,烧点纸钱,叩头拜揖。

 

  过清明最有趣的是第三阶段,游“烧香市”。其实是“借佛游春”。老底子乌镇的“烧香市”设在普静寺、乌将军庙、城隍庙一带的白场上。商贩们设摊卖吃的:丝粉面筋、五香豆腐干、百草梨膏糖、椒盐姑嫂饼;也有卖玩具的:泥塑的、纸做的、金属制成的玩具;最吸引孩子的是各种娱乐场:跑马戏、木偶戏、皮影戏、拉洋片、猢狲变把戏、动物展示。“烧香市”的时间从清明持续到谷雨,首尾大约半个月。正如茅盾先生所说:“从前农村还是‘桃源’的时候,这‘香市’就是农村的‘狂欢节’。”

 

  随着时代的进步,殡葬的改革,乌镇也建起了公墓,为清明节活动创造了更好的活动平台,祭祖上坟也平添了新的理念。现今过清明节还是三部曲。第一步还是先准备清明粽子、甜麦塌饼,不过如今用不着自己动手做,市场上去买就是了。在清明夜,请(祭)上祖的人家仍旧跟老底子一样,摆酒席,点香烛,烧纸钱。也有的人家已经创新,一家人聚在一起开“茶话会”,倾诉先人对后辈的关心,诉说先人生活的勤俭持家,讨论先人的长寿“秘诀”等等,教育后辈要孝敬在世的长辈。第二步,就是在清明头三天择日去扫墓。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将清明节和迷信剥离开来。有的已改掉烧香点烛烧纸钱的老办法。但有的变本加厉,焚烧纸扎的电视机、冰箱、汽车、别墅应有尽有。当然,更多的人已用西方人的鞠躬替代中国人的跪拜。

 

  国家已将清明定为国定节日,让全国人民更好地参与和表达心意,团结和谐,享受生活。如今,我们也实行联合上坟,似乎有点“大户人家”的气派。清明节前夕,我相约姐弟四家二十多人,在同一时间,从各地赶来,或开私家车,或骑电瓶车前往乌镇公墓。上坟那天,一路上停满了车子,可谓“车水马龙”,路上行人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现在的坟墓是用大理石砌制而成的(不用除草加土),我们先把墓碑和墓身用抹布揩干净,然后,有的献上鲜花,有的用五颜六色的彩带装饰墓碑和墓身,最后是叩拜或者鞠躬,寄托我们对先人的思念。第三步,大家到一家饭店难得聚餐,交流感情;议论我的母亲享年九十六岁长寿的“秘诀”,就是她能心态平和,与家人、与邻舍都能和谐相处,对子女顺其自然,对孙子对外甥都能一视同仁。她常说"儿孙自有儿孙福"等等话题,无所不谈,其乐融融,这对我们的儿孙辈也是一种“孝”文化的熏陶。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 高玉林 编辑: 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