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童佳成为桐乡第一个被老外收养的孩子

2014年04月02日 08:03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即将离开生活了10年的福利院,童佳十分不舍。

 

  3月31日,对于10岁的童佳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为了这一天,他已经兴奋了两个星期。因为他马上要有爸爸、妈妈和一个家了。

 

  而桐乡市福利院院长沈丽娟也连着几晚没睡好觉了。因为又要送走一个孩子,而且这次送得更远,远在意大利。

 

  这是桐乡办理的首例涉外儿童收养。

 

  生活了10年的孩子要“远行”

 

  早上7点,福利院的老师们提早一个小时来到院里,他们要送别童佳。

 

  厨房阿姨专门做了中西结合的早餐。为了这顿早餐,之前大家商量了好久。“做鸡蛋?”“不好不好,像滚蛋的意思。”阿姨最后“专制”地作了决定——做香肠面包和粥。“希望到了新家,不会忘了我们。”

 

  生活老师给童佳换上了一套崭新的牛仔服。“哇,好帅。”听说很多外国家庭领养孩子后会给孩子重新捯饬过,但这里的老师自信地说:“我们肯定不会。”

 

  沈丽娟在一旁默默收拾着行李,将一些图书、文具和零食装在一个新书包里,床头还放着一些崭新的羽绒服、毛衣和内衣。“翻译交待不用带衣服的,那边都有。”沈丽娟又把准备好的衣服拿了出来。

 

  7点30分,要走了。童佳和老师、小朋友们一一告别。没有想象得那么伤感,大家在心里为这个磕磕绊绊长大的孩子默默祈福。很多小朋友以为,哥哥就是和往常一样去上学了。

 

  在孩子的世界里,很少有离愁别绪,新奇才是最重要的感受。

 

  新父母是否和照片上的一样?他们会不会和福利院的老师一样温柔?童佳满脑子想的都是这些问题。

 

  享受父母之爱最重要

 

  车子驶向杭州,难得有机会出远门的童佳惊奇地望着窗外的景象。沈丽娟在边上静静坐着,这一年来发生的事,如放电影般在脑海中闪过。

 

  虽然国家很早就通过民政部下设的中国收养中心,开展涉外儿童收养,但对于福利院要求有着各种硬性指标。“我们是小福利院,原先是不符合要求的。”随着收养渠道放宽,去年桐乡福利院向上报了3个孩子的资料,童佳就是其中之一。

 

  上报资料比想象的更复杂,简直就是一部孩子的成长史。什么时候被遗弃的?第一次走路是什么时候?第一次说话说的是什么?平时最爱的水果……“事无巨细,越详细越好。只有这样才能让愿意收养的家庭充分了解孩子的情况,减少摩擦。”沈丽娟说,福利院里都是身体有残缺的孩子,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这些孩子是难以被收养的。即便之前有被收养的,也在省内。

 

  沈丽娟说,虽然福利院给予了孩子缺失的温暖,但毕竟有限。让这些孩子回归家庭,和同龄孩子一样享受父母之爱,才是最重要的。

 

  童佳是一名唇腭裂儿童,出生第二天就被送了进来,当时情况很严重。经过几次手术后,现在看起来和正常孩子差不多了。

 

  身体的残缺可以弥补,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于家和父母的渴望,越来越强烈。

 

  新爸妈是意大利人

 

  去年下半年,从中国收养中心传来消息,有一对意大利夫妻有收养童佳的意愿。

 

  今年1月,沈丽娟收到了一本相册,正是这对意大利夫妻寄来的。打开一看,满满都是爱。

 

  这对意大利夫妻40多岁,没有孩子,是普通的职工。为了能和中国孩子沟通无畅,新妈妈早在一年前就开始学习中文了。

 

  每张照片下面,都用彩笔标注了英文和中文。这些中文一看便知是花力气一笔一划画出来的。虽然有些表达语法不通,让人难以理解,但这并不妨碍传递爱。

 

  在夫妻俩的照片下面,写着“这是你的爸爸,这是你的妈妈。”有一张男主人在刷墙的照片,写着“爸爸油漆你的卧室。”夫妻俩甚至还为童佳找好了玩伴。在两个小朋友的照片下,写着“这是你表姐,这是你朋友。”

 

  最后两页更温情——一张意大利地图和一张中国地图,歪歪曲曲画着箭头和一架飞机,上面还有3人的大头照。还有一句令人“费解”的话,“爸爸妈妈中国要到带着你。”

 

  沈丽娟笑着解释,意思是“爸爸妈妈要到中国来带着你回家!”

 

  还有一座彩色的小房子,房子里有3个人,烟囱里冒出一个字——“家”。

 

  童佳看完相册,兴奋得乱跳乱喊:“我有爸爸妈妈了!”他对家的理解有了具体的内容。

 

  沈丽娟看完,则落泪了,有不舍也有欣慰。

 

  告别是新的开始

 

  童佳来福利院10年了,除了上学,平时都生活在这个院里,没有一天在外面住过。“有时带他出去逛逛东兴商厦,他都会紧紧拉着我的手,生怕走丢了。”想到他一下子要去那么远的地方,沈丽娟和老师们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不过看完这本相册后,沈丽娟又放心了:“看得出,他们是真心欢迎这个新成员。”

 

  距离见面的日子越来越近,童佳还有很多事要做。

 

  童佳是北港小学二年级的一名学生。得知他有了新爸爸新妈妈,同学们都为他高兴。“上周五,同学们专门给我开了一个欢送会,我们还一起包了饺子。”童佳开心地说,他和同学们约好了,很快会回来看他们的。

 

  在他的世界里,中国和意大利之间的距离也许就是吃个饭的时间。

 

  周末,班主任带他上街吃了一顿肯德基。他问老师:“太好吃了,以后在新家能吃到吗?”“会啊,以后在新家能吃到很多和这边不一样的东西,不过这些油炸的食品不太健康,还是要少吃。”对于这个特别的孩子,班主任有着很多牵挂。

 

  沈丽娟专门给童佳找了一位英语老师,周末给他上课,教他一些基本的口语。平时不太爱学习的童佳,这次学得特别认真。

 

  桐乡永远是我的家

 

  车子很快到了目的地,这对意大利夫妻早早守候在省民政厅的门口。

 

  新爸爸是个大胡子,新妈妈和照片上一样漂亮。他们微笑着看着这个中国儿子。

 

  对于这次期待已久的见面,大家反而显得有些拘谨。

 

  在沈丽娟的提醒下,童佳怯怯地喊了声:“爸爸——妈妈。”虽然这两个称呼在心里无数次喊过,但真叫出来还是有些害羞。

 

  听到这声称呼,意大利夫妻虽然没有作出很大反应,但看得出两人非常激动,这也是他们一直所期待的。

 

  夫妻俩掏出了专门带来的玩具。

 

  很快,3个人就玩在了一起。

 

  看到这一幕,沈丽娟更加放心了:“他们是真心喜欢孩子。”

 

  这时,她又偷偷拉住翻译:“还有个事拜托下,这孩子比较皮,读书不太好,不过动手能力很强。”“没事,他爸爸就是技工,对他的成长会有帮助,而且国外教育更讲究个性化。”翻译宽慰着沈丽娟。

 

  此次分别,再见不知是何时。

 

  沈丽娟和老师们偷偷为童佳准备了一份礼物——一本纪念册。

 

  接过纪念册,一页页地翻看着,从未表露出别离伤感的童佳,突然哭了。

 

  2005年10月16日出生,2006年做第一次唇部修补手术,2008年3月进行语言康复训练……

 

  照片上,襁褓中的他由老师抱着用滴管喂食,然后是自己趴在桌上吃饭,嘴上桌上都是饭粒……

 

  从纪念册中,童佳读到了这些年来围绕在他身边的温暖。

 

  终于要分别了,童佳拉着沈丽娟的手说:“桐乡永远是我的家,以后一定要到我的第二个家来玩。”

 

  接下来,童佳和新爸爸新妈妈还要在中国逗留一两个星期,因为还要办理各种手续。

 

  对于童佳来说,一种崭新的生活即将开始。

 

  我们祝福他。

 

  因为身有残疾,他出生第二天即被亲生父母遗弃了,这无疑是不幸的。虽然,桐乡福利院给了他缺失的温暖和爱,但他渴望有一个与正常孩子一样的家,有爱他的父母。在桐乡市福利院和中国收养中心的牵线下,他被意大利一对夫妻看中收养,开始新的生活。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 记者 沈怡华 通讯员 徐栎 编辑: 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