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完成整治的第三年 朱家浜变得更黑了

高桥镇党委书记承诺:最快6月底让百姓看到初步成效

2014年03月21日 09:45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河道档案】高桥镇龙南村朱家浜是一条全长360米的村级河道,2011年,针对朱家浜淤泥沉积、水土流失的问题,高桥镇曾对它进行了清淤并修筑生态护岸。但是,整治完成后的河道并没有变得清澈,反而越来越脏,成了一条名副其实的黑臭河。

 

  现场:水质发黑有臭味

 

  因为2011年的那次整治,朱家浜乍一眼看上去,整体状况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整齐的护岸、干净的河面,令记者一度以为走错了路。“没错,就是这里,往南走你就知道了。”顺着一名热心村民的指引,沿着河岸一直向南走去,朱家浜的“真面目”才被揭开。站在大通桥上,记者发现,南段的河流比北段的明显要黑,而且空气中隐隐伴随着阵阵臭味,河岸两边成堆的石头、砖块随处可见。走到最南端——也就是当地百姓口中的“浜底”,这里的水俨然是墨汁状态,臭味也愈加明显。

 

  如果说朱家浜的黑臭让人不忍直视,那么其向西的一条支流徐家浜则更为脏乱不堪。整条浜完全是一个干涸的状态,里面丢满了各种垃圾,为了防止徐家浜对朱家浜的继续污染,多年前,村民将两条浜隔断,这里就成了附近村民的垃圾场。

 

  根源:猪粪直排、垃圾堵了流通口

 

  朱家浜是中沙诸塘的一条支流,从东北方向缓缓过来,转了个弯又分出了一条徐家浜。追根溯源,朱家浜变得越来越黑的原因,是其“浜底”的一养猪户。在村民的指引下,记者在朱家浜的最南端看到一个猪粪四溢的猪舍,犹如一座湖心小岛,四周全被猪粪包围了。据村民介绍,朱家浜和南边的农田本是相通的,便于排涝,但如今浜和农田之间建起了猪舍,养了近百头猪。一到雨天,农田里流出的水带着猪粪全冲到了浜里。除了养猪户,前几年,朱家浜旁还有一个豆制品作坊,天天将污水直排进浜。“豆腐作坊的污水、残渣都倒在河里,导致河水有股酸臭味。”庆幸的是,去年7月底,龙南村村民委员会下了大力气将这家豆腐作坊关闭了。

 

  而一旁仅有50米长的徐家浜,则完全是被附近的村民破坏的,住在徐家浜旁的村民沈阿姨痛心地说:“附近的人家造房子,建筑垃圾没地方倒,就都倒在这里。”徐家浜往西本也与农田相连,但是由于垃圾堵塞,这几年西片的农田也没少遭殃,“流通口被垃圾堵了,一到雨季,田里的水流不出来,有好几年秧都被淹掉了。”

 

  呼声:人人自律护河水

 

  在附近村民看来,整治朱家浜的污染并不是什么难事,最难的是如何提升大家的意识一起来护水。采访中,一名村民直言不讳:“这条河边上没什么污染企业,要说污染,都是自己人造成的,养猪户是本村人,垃圾也都是大家丢下去的,要治河还得先治人。”村民朱大伯对这番话颇为赞同,在他看来,造成朱家浜污染的豆腐作坊已经关停,下一步就该把猪舍给拆了:“没道理政府要治河,自己村上的人却还在继续污染。”

 

  村民沈阿姨则心心念念惦记着自家门口的徐家浜,她希望,徐家浜可以连同朱家浜一起整治,让这条干涸了近10年的小浜重新流动起来。

 

  表态:5月底前拆猪舍

 

  群众呼声就是第一信号。面对龙南村村民对整治朱家浜的呼吁,高桥镇已开始积极寻源头、定方案,高桥镇治水办副主任张中平说:“朱家浜之所以在前几年的整治后没有得到彻底改善,就是因为污染源没有消除,这一次整治,我们不仅要把污染源彻底消除,还要发动周边村民一起来保护水环境,确保整治能见实效。”

 

  据了解,朱家浜的整治方案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中,猪舍主人已答应尽快将猪出售后拆除,下一步将朱家浜、徐家浜一同进行清淤疏浚,并种植绿化。

 

  高桥镇党委书记蔡立新承诺:“尽快启动猪舍拆除,力争在5月底完成,然后清淤和垃圾清除立即跟进,最快6月底让老百姓看到初步成效,年内完成全面整治。”同时,蔡立新希望生活、工作在高桥的每一名新老居民都可以积极参与到“五水共治”中,自觉地爱护河道、监督治水,不再像朱家浜一样重蹈覆辙。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 沈明敏 编辑: 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