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他喜欢读《水浒传》,还对这本名著提出了诸多质疑两年半时间,他写下了40多万字的《水浒论议》

桐乡教师杨大忠给《水浒传》挑刺

2014年03月05日 08:41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施彦端是不是《水浒传》的作者?他和施耐庵是同一个人吗?枇杷会不会出现在北方的梁山?雪夜能否看到“山排巨浪,水接遥天”的景象……

 

  桐乡市高级中学的语文教师杨大忠用两年半时间,潜心研究《水浒传》,对著作中诸多方面提出了质疑,并出版了40余万字的《水浒论议》。

 

  杨大忠说,学术研究应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但更是求真务实、严谨慎重的。希望读者读《水浒传》等名著时要正本清源,不要因影视剧的误导而误读,应钻进作品内部看原著。

 

  暂且不论谁是谁非,但在这本书里,我们还是听到了水浒研究界不一样的声音。

 

  文献学博士的水浒人生两年半著书40万字

 

  走进杨大忠的办公室,可谓方寸之地,弥漫着书香气息。办公桌案头除了一摞等待批改的学生作业,还有一本厚厚的《水浒论议》。

 

  有着博士学历的杨大忠,其实并没有专攻过《水浒传》研究。在办公室对面的小会议室里,杨大忠向记者聊起了他的水浒人生。

 

  杨大忠与《水浒传》的结缘,起自童年时期对各类《水浒传》英雄故事连环画的痴迷。一部百回本的《水浒传》,他已不知熟读过多少遍。然而,在攻读硕士、博士的六年期间,专研于古典文献研究,杨大忠便未曾翻阅过这部曾经的心头爱。

 

  “我研究《水浒传》,实乃不幸中的万幸。”杨大忠说,2010年,他进入桐乡市高级中学从教,受制于繁重的教学任务,再也不能像求学期间一样,钻在图书馆里继续从事古典文献的研究。

 

  “重拾文献学,已成奢望。一时间,整个人像掉了魂似的,这是长期从事学术研究形成的惯性思维在‘作祟’。于是,自小酷爱的《水浒传》又重新摆上了我的案头。”杨大忠说。

 

  自开始研究《水浒》,至《水浒论议》成书定稿,整整耗费了两年半时间。说起那些个与《水浒传》青灯相伴的夜晚,杨大忠滔滔不绝。

 

  杨大忠说,此次重读水浒,对《水浒传》的理解与以往截然不同。由于在大学深造时,杨大忠从事过考据学的研究,在阅读的过程中,他不由自主地用考据学的眼光看待《水浒传》中的一丝一缕。

 

  一周之内撰成的小文《生辰纲是那么容易打劫的吗?》,竟然被刊登在《名作欣赏》上。

 

  从此,杨大忠便深陷《水浒传》研究,不惜废寝忘食,有时灵感来了,一回身,身后的时针已指向凌晨三四点。

 

  采访中,记者感觉到,杨大忠那专注的眼神,幽默而又缜密的解析,无不透露着他对《水浒传》的痴迷。杨大忠说:“研究《水浒传》,使我的生活变得充实,但这中间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才能体会。”

 

  《水浒传》的作者究竟是谁施彦端是不是施耐庵?

 

  《水浒传》的作者究竟是何处人?原有钱塘(今杭州)说,今有苏北兴化说。特别是上世纪50年代以来,苏北兴化人施彦端就是《水浒传》作者的呼声甚嚣尘上。

 

  施彦端究竟是不是施耐庵?杨大忠说,在学术研究领域,意见并不统一。

 

  翻开厚厚的《水浒论议》,杨大忠将他的水浒研究娓娓道来。

 

  “我在《水浒论议》中用力最深、用功最勤的研究,当属对《水浒传》作者施耐庵‘钱塘书会才人’身份的确认,以及对苏北兴化施彦端就是《水浒传》作者施耐庵这一观点的否定。”翻至《<水浒传>作者研究》篇,指着文中的一字一句,杨大忠向记者说起了自己对《水浒传》作者研究的见解。

 

  在杨大忠的《水浒论议》中,他所持的观点是,《水浒传》的作者是常年生长在杭州的“钱塘施耐庵”。

 

  他为何这么认为?在杨大忠眼里,诸如花和尚听潮,武行者出家,浪里白条张顺射鱼等《水浒传》中许多故事,都透露出了“杭州与水浒”的印记。

 

  杨大忠说,他也是从《水浒传》作品内部出发,通过对《水浒传》作者非“进士”身份补证、《水浒传》中词的格式等方面的深入分析,得出《水浒传》的作者为常年生活在杭州的施耐庵这一观点。

 

  中国水浒研究专家马成生在《水浒论议序》中,给出了这样的评价:“杨大忠同志研究《水浒传》内部有关货币描写的一些混乱现象,作了《从金、银、“贯”的价值矛盾看水浒传作者》的专题发言,认为苏北兴化施彦端进士不可能是《水浒传》的作者。”马成生说,杨大忠的研究相当深入而细致,常有发人们之所未发处。

 

  《水浒传》诸多内容遭质疑希望读者取精华弃糟粕

 

  “读者往往对《水浒传》存在着误解,认为作为名著的《水浒传》思想深刻、结构精美。”杨大忠说,其实,《水浒传》有着很多漏洞。

 

  在《水浒论议》中,杨大忠对《水浒传》诸多内容提出质疑,除了作者的籍贯外,还从版本、思想、人物、情节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

 

  翻阅《水浒论议》,记者发现仅在考据篇中,杨大忠就例举了《水浒传》中10多处“败笔”。

 

  在考证中,杨大忠明确指出“西门庆与潘金莲通奸的荒谬”。认为西门庆与潘金莲的通奸时间是宋徽宗正和五年十二月底,正月十三日郓哥遭到王婆的痛打,正月十四日武大捉奸,也就是说潘金莲每天来王婆家与西门庆相会约14天。

 

  而这一时间段恰逢春节,“这显得极不正常”。“春节本是家人祭祀、团圆、走亲戚的日子,可谓忙得不亦乐乎。”“施耐庵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活动无意识地放到了春节期间来进行,这使得故事情节的发展很不正常,失真就不可避免了。”

 

  “尤其是《水浒传》在写到北方的气候和风物时,存在着很多漏洞。”林冲雪夜上梁山,到梁山泊却看到了“山排巨浪,水接遥天”这一春末夏初才有的景象。

 

  更令人诧异的是,“梁山泊义士尊晁盖”一回,山寨召开庆功宴,小说列出的食谱中有“山南树上自有时新的桃、杏、梅、李、枇杷、山枣、柿、栗之类”。枇杷是生长在江南的亚热带水果,不可能出现在北方的梁山。

 

  说起对《水浒传》的研究,杨大忠意犹未尽。他说,在研究过程中,最大的感悟就是,“名著有精华,在读的时候更要注重糟粕”。

 

  在他看来,学术研究应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但更应是求真务实、严谨慎重的。

 

  对有着校勘、辨伪、考据经历的杨大忠而言,水浒论议》的成书历程,也是对各类真真假假的材料去伪求真、纠谬辨讹的过程。

 

  同时,也希望读者读《水浒传》等名著时要正本清源,不要因影视剧的误导而误读,应钻进作品内部看原著。

 

  目前,杨大忠对《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再研究也将集结出版。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 记者 陈亚萍 通讯员 王建锋 编辑: 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