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梧桐树下书香纯

2014年03月03日 08:53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有这样一个嘉名,叫桐乡,乃梧桐之乡。

 

  有这样一个沙龙,讲国学,坐桐溪书院。

 

  有这样一本小册,写书事,名为《梧桐影》。

 

  有这样一拨人群,谈书话,散纯净书香。

 

  地方志书《桐乡影记》中记录南宋张尧同的一首《梧桐泾》,诗中这样说:“落落梧桐树,何年作凤鸣。试看千古翠,流尽一溪声。”郁郁梧桐,诗意文意于一身,吾乡美名,真好。梧桐葳蕤的树冠,粗壮的树身,美丽的凤凰“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梧桐树下生长、生活的人们,于是了悟了树的秉性,传承了文的气脉,在梧桐树下悠悠生活……

 

  炎炎的夏日,太阳的余晖也让人惧怕。可是,最是书香沁人脾。桐溪书院国学讲会(南谷雅集),每周六傍晚两个半小时一期,期期举行,生气勃勃。

 

  你可以想象,外面空气干燥炎热憋闷,现代钢筋混泥土建筑生硬呆立,四通八达的宽大马路上汽车呼啸来往;一对玻璃大门轻轻关合,把世界分隔。里面是清凉,是水汽氤氲,是书页翻动,是笔尖游动,更是书香飘逸。沈锦心老师提供的场地――南谷画苑,本身是一个绝妙的环境,四壁字画,木结构的旋转楼梯,还有那只或打盹或玩闹的白猫。

 

  在这里,认识的不认识的;老人小孩青年;学生老师工人公务员,都因为同一个目的――喜欢书,喜欢文字,而聚合在一起。我听过徐树民老先生带着亲切的桐乡乡音,如话家常地与我们讲述高妙《周易》;我听过闻海鹰老师动情地讲述我闻所未闻的桐乡奇女子徐自华;我听过杨大忠老师风趣幽默地讲述《水浒》……你很难想象,这样单纯的读书活动,没有收取费用,没有主席台,没有任何官方的程序与形式,只是围坐,只是输出,只是聆听,只是交流,怪不得蜷卧在楼梯旁的猫时而慵懒地眯着眼似是聆听,时而在我们众人的脚下穿梭,扑爬,想来一定是因为惬意。

 

  我订过很多刊物,订得比较专一的是《随笔》和《读书》。因为纯粹。而今,身边的一册《梧桐影》,也有着纯的特点。《梧桐影》通俗易懂,并且带着浓浓的桐乡风。最近一期木心纪念专辑,让人尤感兴奋。先生,一位赢得世界声誉的故乡人,具有传奇经历的独行生命;一辈子坚守艺术的执着人生。我们何其有幸,与先生同乡。那些单纯的书人,秉着对先生的尊敬与钦佩,秉着深深的怀念与努力的传承,翻开先生的书,试图读懂先生;拿起手中的笔,试图诠释先生。家乡人说先生,不管理解得确切与否,我想先生都不会怪罪。因为,我们都知道,先生是最喜欢有人读他的。

 

  孤陋如我,2006年才进入国门的先生书籍,我又到了2011年才知道先生。从此,后悔夹杂着挚爱,狂恋先生。翻阅一下笔记,翻阅一下QQ说说,翻阅一下微博和博客,回顾一下自己与人谈话的语句,竟然有那么多与先生有关。一期专辑,我读到了别人之爱先生。苦李老师一次散步后的不可收拾;戴卫中老师对先生的朴素情感与执著追寻;张振刚老师对先生的深度解读期望……正如也是故乡人的高校老师方旭燕文末所表达的情感,读书,本是个人偏好,它不是商场买卖,需要大声吆喝。但是,真的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读先生的书。面对先生,我们在折服敬佩之后,只有不停地叙说先生,阅读先生,书写先生。《梧桐影》迅速地提供了阵地,这样纯粹的见地与情感!

 

  我写之不尽,言之不尽的以上书事,都是因为背后有一群读书人在推动,在行动。美丽的梧桐树,纯净的读书人。是树濡染了人的心性,还是人沐浴了树的文慧?梧桐树下,一地纯净,一地美好......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 悦子 编辑: 王志杰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