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旅游 健康 概况 文明 挂号 摄影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休闲旅游 > 游在桐乡
构建以“一河四镇”为重点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讲好千年运河的“桐乡故事”

2021年01月29日 08:47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中心记者 颜明芬

  运河美景。

  崇福的大运河畔,端午民俗活动现场。

  春日运河美景。

  运河边的古吴越疆界碑。

  风雅桐乡,因水而兴。从古至今,大运河都是桐乡重要的经济文化“大动脉”。悠悠运河水,哺育了两岸一代又一代的桐乡人。2014年,大运河申遗成功,成为我国第46项世界遗产,桐乡也跻身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行列。

  我们常称的大运河(桐乡段)是指运河东线,又被称为杭州塘、杭申甲线、杭申线(嘉兴—石门—崇福—大麻)的河道,全长41.77公里,占江南运河的十分之一、浙江段运河的三分之一。桐乡是浙江段运河流经最长的县域。

  浙江段运河历史上数次重大改道变迁,都在桐乡境内发生并留下痕迹,彰显大运河(桐乡段)的重要价值。近年来,桐乡不断为这条承载着华夏文化基因的“大动脉”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使其焕发出更动人的魅力。

  千年文脉流淌不息

  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如何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2014年,桐乡在运河沿岸城市中率先编制了《京杭大运河桐乡段综合保护和旅游开发规划》,在做好大运河文物本体保护的前提下,科学推进大运河适度旅游开发,发展运河文化休闲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

  大运河贯通南北,流经乌镇、濮院、崇福、石门等一批历史悠久的古镇,这些古镇依运河而生、托运河而兴,又为运河注入活力,成为桐乡运河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多部门同时参与、协调推进,桐乡全面提升大运河生态、文化、旅游等功能——从北到南,水清、岸明、景美;由点及面,运河沿线古镇重拾运河记忆、重现运河风光。

  7000多年前,这里开始种植水稻。大运河在这里形成了一个120度的大转弯,“石门湾”由此而来,这里也被称为“千里古运河第一湾”。

  如今的石门,正赋予它们更多的意义——新建的罗家角遗址展示馆将免费对公众开放,成为展示悠久历史文化的新坐标。明清时期的石雕、质朴的仿古坐榻、无人值守的自助服务模式……传统与现代交融的伯鸿城市书房(崇福)静静伫立于横街庙弄21号,这里也成为崇福古镇保护开发利用的第一个改造点。

  而在濮院,白墙黛瓦映衬着水乡倒影,一座座造型别致的古桥,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与全新的建筑群落间,形成一幅古今共融的美好画卷。而造就这一切的源头,还要追溯到2014年濮院开启的“有机更新”项目。

  运河畔的人们在寻找乡愁的过程中,找回的不仅仅是眼前的风景。各类民俗节庆活动的开展,让运河文化融入百姓生活,使千年文脉流淌不息。

  每年清明前后,乌镇都会举办香市,这是茅盾在文章中念念不忘的“农村的狂欢节”。在乌镇香市上,传统的民风民俗得以再现,这已成为乌镇运河文化最典型的代表之一。

  而在端午前后,崇福的大运河畔,锣鼓声、号子声此起彼伏,龙舟滑行在河面上,一场端午民俗风情活动,重拾传统文化的精髓,唤醒人们对端午的记忆。

  此外,桐乡还通过开展“风雅桐乡·文化寻宝”等活动,探索运河沿线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的新方法、新途径,持续打响桐乡运河品牌。

  古老运河重焕生机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提出打造大运河文化带,清晰勾勒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路线图、任务书和时间表。

  2019年10月,浙江省政府正式印发实施《浙江省诗路文化带发展规划》,其中,大运河诗路以世界文化遗产和江南水乡名城古镇为主要载体,展现“千年古韵,江南丝路”的文化印象。

  2020年,《浙江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发布,提出八大工程42项重点任务,旨在将大运河浙江段打造成国际影响最广泛、遗产保护最有效、功能价值最突出、生态环境最优越的中国大运河华彩段。

  千年运河文化绵延不绝,古老的智慧启迪未来。大运河畔的桐乡,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下一阶段,桐乡将编制《桐乡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施规划》,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工程建设。

  同时,桐乡将加快推进乌镇、濮院、崇福、石门四大运河古镇的保护利用开发,以乌镇为核心,积极推动运河沿线古镇建设“串珠成线”,发掘运河沿线梧桐、凤鸣、大麻等其他镇(街道)文化旅游资源,积极构建以“一河四镇”为重点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为大运河增添新的桐乡亮点,讲好千年运河的“桐乡故事”。

  (本文图片均为资料照片)


编辑:潘竞毅
桐乡发布官方微信
桐乡时间官方微信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