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桥历史寻迹3
糜相公庙
|
|

图为新建的糜相公庙 记者 许惠良 摄
庙者,“妙”也。从古到今,见证了一代又一代的历史繁华。
近日,在一次偶然的采访中,记者在高桥镇永安村邂逅了一座庙宇——糜相公庙。据当地百姓介绍,它的建庙史甚至可以追溯至南宋时期。
传说,三国时期,刘备有两位妻舅——糜竺、糜芳,他们一文一武,为刘氏鼎立三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北宋时期,当时的汴京(今开封)为糜竺建起了庙宇,人称糜相公庙。随后宋室南渡,糜竺被封为土地爷跟着迁徙到了今杭州之地。
南宋末年,糜相公庙毁于战乱,庙里的当家和尚逃至今桐乡一带化缘,打算重建庙宇,当地的百姓闻知京城土地爷要落户此地,纷纷慷慨解囊,今高桥镇永安村一男子捐了建庙土地七亩三分,糜相公庙从此安家落户高桥。
明嘉靖年间,糜相公庙已有土地殿、观音殿等建筑群,其中观音殿是一座飞檐斗角的独立建筑,号称脱空观音殿,据说全国也只有三座半。当时,每至佛期,糜相公庙人山人海、香火鼎盛。
清朝时期,乾隆六下江南,也对糜相公庙有所耳闻,还御赐红木雕描金圣旨龙牌一尊,可惜这尊宝物在解放初被庙里一抽大烟的和尚卖至海宁地界一庙中,至今还流落民间。
随后,太平军起义,几朝几代人心血铸就的庙宇毁于一旦。
光绪年间,糜相公庙陆续重建,并初步恢复原样,庙前还增设了一座戏台。文革时期,在破四旧及其他因素影响下,糜相公庙又被拆得一干二净。
现在这座糜相公庙是改革开放后,现永安村、毛水浜村等地的百姓为纪念这座饱经风霜的庙宇而逐年捐款重修的,规模已大不如前。当地百姓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妥善保护,让后代能多些记忆。
所属专题:
|
 |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
记者 许惠良
编辑:
宋琼燕
相 关 稿 件 |
|
|
|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报社”、“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