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桐乡博物馆修复29件汉唐青铜器 |
|
青铜剑、青铜釜、青铜镜……各种各样的青铜器摆满了桐乡市博物馆的储藏室,历时三个多月的青铜器保护性修复工作上周结束。昨天,记者来桐乡市博物馆,看到29件完整的青铜器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眼前。
据了解,桐乡市博物馆收藏有数百件青铜类文物,大部分是考古发掘出土。此次修复的29件青铜器包括冥器、兵器、生活用具等,全部属于汉唐时期的文物,经过除锈、整形、补配、焊接、做旧等工序,修复专家“化腐朽为神奇”,恢复了青铜器文物的原来面貌。
“江南地区气候潮湿,土质偏酸性,非常不利于青铜类文物的保存,绝大部分文物出土时腐蚀严重,多数藏品不同程度的变形、残缺,成了一堆‘废铜烂铁’,根本无法向公众展示,也给文物保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亟须进行保护性修复处理。”桐乡市博物馆副馆长周伟民告诉记者。
据周伟民介绍,此次修复的29件青铜器中,最早的出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最晚的出土于2010年,“有些已经在陈列室里展出过,有些则是第一次亮相。”
在储藏室里,记者看到了此次修复好的所有青铜器,有青铜釜、青铜鐎斗等,其中体积最大的是一个青铜锺,高47厘米,最大直径38厘米,最小的是一面直径8厘米的青铜镜。“这里出土的青铜器都是汉唐时期的,其中有23件是汉代的。”周伟民带上专用的白手套,指着青铜锺说,“这个青铜锺在当时是一种储存器皿,居民用来放食物、盛水,而且使用者应该是在当时有一定地位的官宦人家。”因为,在汉唐时期普通人家用的是陶器,青铜器一般都是士大夫以上级别的人家使用,“这个锺上面还刻着字,说明这户人家的品级肯定很高,而青铜器也更加珍贵。”
在博物馆内数百件青铜器中,为什么要选择这29件进行修复呢?“此次选择青铜器的原则有两点,价值高和观赏性强。”周伟民表示,修复青铜器主要是为了还原它们本来的面貌,而这几件青铜器的成功修复能够很好地向市民展现汉唐时期人们的生活场景。
所属专题:
|
 |
来源:
南湖晚报
作者:
记者 杨 薇
编辑:
宋琼燕
相 关 稿 件 |
|
|
|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