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旅游 健康 概况 文明 挂号 摄影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人文桐乡 > 民间文艺

竹板一敲道民俗

——记“三跳”浙江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邱学良
2020年12月18日 09:10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中心记者 颜明芬

  在村坊里搭起戏台,一把折扇、一块惊堂木、三片毛竹板,这些表演用的道具一一排列整齐。台上的表演者敲起手中的竹板,洪亮的嗓音响起,总能吸引不少前来听戏的村民。回忆起“三跳”曲艺最为兴盛的时光,邱学良的眉眼舒展,流露出幸福的神情。从1979年起,经人引荐拜入老艺人沈致和门下学习曲艺,至今已有40余年。曾经风华正茂的邱学良如今垂垂老矣,但于他而言,传承、保护“三跳”的心却始终如一。

  人物名片

  邱学良,1948年生,石门镇民联村人,“三跳”传承人。2008年,他被评选为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三跳:

  桐乡传统民间曲艺,因艺人演唱时主要通过3段毛竹板碰击跳跃发出的响声进行伴奏,故名“三跳”。据有关资料记载,它由明清时期流传于江浙一带的“宣卷”演变而成,清初在湖州流传,清末民初由湖州“三跳”艺人沈少方来桐收徒传至桐乡。2007年,“三跳”入选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拜师学艺

  邱学良头一回听到“三跳”,是村里请了“三跳”艺人沈致和来唱书。当时,他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听完表演,老先生的唱腔、神情久久在脑海里盘旋。第二天,他在干农活时忽然兴起,把前一天沈致和的曲艺唱给邻里乡亲听。这一听,大伙儿都说唱得好,鼓励他去找沈致和拜师。

  “桐乡三跳最兴盛的时候就是我拜先生那会儿,1979年前后,当时有32位老先生、19个学生。”邱学良回忆。1979年春天,经朋友引荐,邱学良来到了沈致和的家中,按照当地风俗,邱学良进门就跪在地上,行拜师大礼。

  之后,邱学良就跟着沈致和在桐乡附近一带“踏镇头”,只要师父在台上唱,他就在台下仔细听、认真记,足足听了72场。

  经过几个月的学习,邱学良拜别师父,开始独自“走江湖”。在他的演艺生涯中,印象最深刻的要数1979年12月31日,在海宁的那次“三跳”表演。前来听邱学良表演的村民把原本就不宽敞的两间小楼挤得水泄不通,甚至连楼梯上都坐满了人,场面甚是壮观。自那场演出后,“三跳”邀约纷纷而来。邱学良天生一副好嗓子,又因学过京剧,底子好加上爱钻研,渐渐地由他演绎的曲目便流传开来。

  岁月流转,如今农村业余活动日渐丰富,“三跳”书场人声鼎沸的盛况不再。然而,平淡之中自有坚守,村里只要有邱学良的表演专场,台下总是座无虚席、热闹非凡。近年来,邱学良还会在演出中通过“三跳”的形式,将扫黄打非、扫黑除恶、平安交通、垃圾分类等内容进行编排和融合,为大家带来通俗易懂、与时俱进的表演。

  迎来转机

  在邱学良看来,自己作为“三跳”的传承人,自然有做好非遗保护、非遗传承的责任与担当。2006年,石门镇中心小学老师沈娟英拜入邱学良门下,学习“三跳”曲艺。此后,他们致力于“三跳”的改编和创新、发展和融合,赋予“三跳”这门传统艺术新的生命力、散发出时代的光彩。2012年,石门镇中心小学“三跳民艺社”正式成立,社团挑选、吸纳适龄儿童发展为新一代“三跳”曲艺传承者,并邀请邱学良定期授课。

  2014年,该校被授予“桐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三跳)教学传承基地”称号。多年来,学校以点带面普及“三跳”艺术,培养出一批批优秀学员,同时还鼓励孩子们积极争当桐乡“三跳”的义务宣传员。

  值得一提的是,由桐乡市文化艺术服务中心组织创作的《兰花指》、《造字先生》等节目,经由民艺社团的小演员们和邱学良共同演绎,登上了全省乃至全国各大电视的表演舞台,这些曲目还先后摘得省市级多个奖项。

  如今,在形式上融入更多现代元素,经由莘莘学子的传承和发展,加之政府的大力推广支持,“三跳”早已不是停留在田间地头传唱的民间曲艺,已然走上了更广阔的舞台,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喜爱。

  邱学良欣慰地说,现在还能看到这么多人积极为“三跳”曲艺注入新元素、新活力,能与孩子们一道上台演绎“三跳”,再现当年光彩,让他看到了新时代背景下,“三跳”作为非遗项目传承、发扬的无限可能。


编辑:潘竞毅
桐乡发布官方微信
桐乡时间官方微信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