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旅游 健康 概况 文明 挂号 摄影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人文桐乡 > 文学

生铁补镬子

2020年12月04日 08:47   来源: 《今日桐乡》    作者:陆炳祥

  以前的乡下,家家户户都有烧饭炒菜的灶头。灶头按灶膛多少有“两眼灶”和“三眼灶”之分,“两眼灶”一般放上八尺镬子和六尺镬子,家庭人口特别多的,也有二尺镬子。“三眼灶”是在“两眼灶”边上再挑出一只灶来,故又称“行(ang)灶”,一般放上五尺镬子。镬子是由生铁铸成的,它口圆底尖,剖面呈抛物线形,有利于聚热。老底子的乌镇锅厂就专门生产这大大小小的镬子。

  灶头里烧的柴都是稻草、桑条柴之类,镬子底部容易结“镬煤”。经年累月,“镬煤”越来越厚,既浪费柴草,又延长了烧饭炒菜的时间。因此,家庭主妇每天清晨起来上灶前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刮镬子”(即把镬子底的镬煤用戗刀或“吉子”刮掉),一般两三天刮一次。这样一来,镬子越刮越薄,时间久了,容易出现破洞或裂缝,造成漏水透烟。当时,买一只镬子也就几角到一元多,但农村人一向节俭,镬子破了也舍不得丢弃,放在墙角落里,待补镬子的师傅来修。

  那时,农村常有“修缸补甏”和“生铁补镬子”的外乡师傅光顾。当“生铁补镬子”的叫喊声在村头响起时,一定是修镬子的师傅来了。只见他挑着一副小担子,一头是风箱,上面有燃煤的炉子和一只盛放生铁的小坩炉,一头是一只装有各种修理工具的小木箱。

  每到一地,修镬子的师傅就在行人比较方便的空地上停下来放好担子,嘴里不停地喊着“生铁补镬子哩”,大家纷纷把家里破损的镬子拿来,要修的镬子多了,放在一起分不清是谁家的,为便于辨认,不致弄错,修理师傅用粉笔在镬子里面写上主人的名字。农村里有句老话,“尺八镬子弗卖给你一家”,意思是相同的物件很多,你家有,别人家也有,不用吹嘘。

  补镬子时,师傅首先是查明漏洞和清理洞口,有些漏洞非常小,几乎肉眼看不出,要把镬子举过头顶靠光线来判断。如果是裂缝的,还要轻轻地把裂缝敲成一个个小洞,其次是将预先准备的小生铁片放在炉子上面的小坩炉里熔成铁水,用很小很小的调羹舀出来倒在镬子的破洞上,破洞下面放着很厚的布垫子,防止铁水漏掉。待铁水凝固,漏洞就补好了,最后用砂棒把凸出部分磨平,细心的师傅还会装上一锅水,看看漏不漏。

  至今我还记得补镬子的情景:一边是一只用燃煤烧得红通通的火炉,不停串着火苗;一边是修理师傅一张同样被火光映照得红通通的脸庞,还有那有着娴熟手艺、黝黑老练的一双手。

  现在的农村,家用煤气灶已经普及,电饭煲、电磁炉等电器不断推陈出新,许多村庄集聚的小区还用上了天然气,有老灶头的人家越来越少。灶头少了,镬子已失去了原有的市场。即便有些人家还保留着传统的灶头,灶头上仍然放着镬子,就是镬子破了,也会去买新镬子,当然即使你想补一下,已找不到从前那“生铁补镬子”的师傅了,也再听不到那“生铁补镬子”的吆喝声,一门古老的手艺终究成为了“绝唱”。

  ○陆炳祥,现供职于濮院镇人民政府,业余时间爱好读书与写作。


编辑:潘竞毅
桐乡发布官方微信
桐乡时间官方微信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