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启用的互联网之光博览中心。中心记者陈为民/摄
一网一世界,有缘互联天下。乌镇人何曾想到,他们生活的水乡古镇,如今成了四方宾客慕名而至的互联网小镇。当全球的互联网精英如约而至,新思想、新理念也随之而来,当互联网发展信息和成果展示汇聚一地,新机遇、新活力便相伴相随。
A有历史,有未来
乌镇子夜路。
车溪河穿镇而过,岸边房屋高高低低,老街曲曲折折,满眼是紧凑和生动。一夜的水之梦,在今天醒来,两三排木椅、四五根木柱、七八步石阶,白鱼从水里跳出,醇厚的酒香绕过街角那家开了150年的酱鸭店,流转在那个唱着吴侬软语的五岁孩儿眼里。
唐宋的砖、明清的瓦,南梁太子的读书声和水面上划过的半只桨……这些都是历史留下的温柔。
小镇,是古老的,也是崭新的。走过老镇区的幸福慢生活,就拐入现代化的“新大门”。采用近85万片小青瓦组成的互联网之光博览中心,与乌镇传统水乡建筑风格遥相呼应、融为一体。从空中看,整个展馆由五段连续的弧线组成,形似一只昂首前行的春蚕。新的展馆实现了扩建展馆与现有主场馆之间的互联互通,从而塑造集会展、办公、旅游、文化、休憩为一体的建筑与景观群组。周围的云享路、智程路等相关配套道路均已经完成建设。
小镇,是紧密相连的,更是包容开放的。近年来,乌镇镇坚持规划先行、主业突出、数字驱动、创新引领、融合带动,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主线,以乌镇国家互联网创新发展综合试验区为核心,以乌镇峰会核心区、科创云栅、未来生活城、国际产业园和数字文教港五大区块为平台,为世界互联网产业高地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乌镇突出融合共享,不断完善数字基础设施,以5G为突破口,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全力提升智能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服务水平。
B有项目,有温度
5G自动微公交。
乌镇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一群人的努力。
今年4月,外籍投资商Rico仅用1天时间,就拿到营业执照。“周一下午我才到,第二天上午就拿到了营业执照,乌镇的服务太好了,办事效率太高了!”Rico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外籍投资商的点赞是乌镇营商环境显著提升的直接体现。近年来,乌镇秉持“最多找一人”服务法则,根据项目类型,为前来落户或计划落户的项目配备一名“管家”,从工商注册到场地绿化均有涉及,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实现企业服务的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据了解,目前,全镇所有企业和在谈项目,都落实了专职联系人。
市委常委、乌镇镇党委书记姜玮说:“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一直以来,乌镇以国际化标准、“店小二”理念,为广大创业者、企业家提供更多更好、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希望更多的创业者来到乌镇、留在乌镇,与乌镇共同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在这样的“乌镇服务”下,乌镇的项目可以说遍地开花。
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一辆搭载着各种传感器的5G自动微公交量产车,正在乌镇进行调试。这辆以“5G+自动驾驶”为硬核的公交车,已于昨晚正式“开跑”。
绕过隆源路上新建成的仿古牌坊,正在改造中的“乌镇海鸥电器厂”映入眼帘。该厂旧厂房“变身”为中国电科乌镇基地,且已经正式开园。
走入航天北斗应用中心(长三角区域)序厅,雕有“北斗七星”的墙面上播放着与航天相关的视频。展馆的互动体验区还能看到科技感十足的航天设备,参观者可以通过互动触屏全面了解其结构、功能、材质等信息。
刚刚上线的“城市大脑”——“云享乌镇”运营中心,整合了乌镇14个部门、20多个平台的数据,实现了信息互通、部门联动。乌镇互联网+集成电路创新中心下设集成电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挂牌杭州国家“芯火”双创基地(平台)乌镇分基地、杭州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乌镇分基地、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集成电路设计测试乌镇分平台,深层次提供EDA设计工具、教育人才培训、芯片测试、专业技术服务(MPW、IP服务)、项目投融资、产业孵化等多领域服务,为乌镇营造良好的集成电路产业招商引智和产业孵化环境。
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如约而至,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新时代的机遇和活力,正在舒展。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由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