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前不久我来到桂花村,恰好赶上这里年味浓郁的年俗活动。
村委会的白场上,村民们忙活得不亦乐乎,杀猪、宰羊、打年糕。而不远处,村民正在起鱼塘,准备分年鱼。
在村委会办公楼前,我与两位老者闲聊起来。他们告诉我,桂花村的传统年俗是从腊八节开始的。
“过了腊八就是年”。吃完腊八粥后,农历十二月十二这天,有个蚕桑十二节。这天,人们会做一种叫做“茧子馍馍”的小食来吃。“茧子馍馍”外形就像一个个茧子,搓好后放上笼屉,蒸熟后蘸上白糖趁热吃,寓意在新年里风调雨顺,蚕茧大丰收。
吃过“茧子馍馍”很快就是小年了。腊月廿三这天,少不了一碗赤豆糯米饭。这碗赤豆糯米饭烧好撒上一层厚厚白糖,放上一双筷子请“灶神”吃。
祭完灶神,村里最大的过年节目就是打年糕,准备年货了。现在的年糕有手工年糕与机器年糕,机器年糕是新时代的产物,随处可见。不过最让人念念不忘的,还是纯手工的臼打年糕。
打年糕是个力气活儿,单家独户打年糕既有点吃力,也不热闹。人们通常会几户或十几户拼在一起打。力气大的人出场,他是负责打年糕的。把蒸透的糯米粉倒在石臼里,抡起槌子,一抬一落间,“嘿呦!嘿呦!”声十分具有节奏感。而给他打下手的那个人也不能有半点含糊,一边用手蘸着凉水,一边不停地翻动石臼里的滚烫米粉。一槌一翻之间,动作和谐流畅。
最让孩子们想看又不敢看的就是杀年猪了。那头养了一年的大猪被人捆着,在嚎叫声中,被杀猪屠用尖刀捅得热血喷涌。然后扔进滚烫的大锅里,褪毛、开膛破肚。主人家在杀年猪时,有个不成文的习俗,一年养一头猪,十分辛劳,杀完猪,除了用一些猪下水答谢杀猪屠外,主人还会给邻居盛一碗。
杀完年猪、打完年糕、送完灶王爷,接下来就是请年菩萨了。请年菩萨是隆重与虔诚的,桌上的贡品也是有讲究的。猪头是首选,在摆上猪头的同时,还需摆上猪脚和猪尾,表示从头到尾,完完全全。除了猪头,还有重量级的就是一条鲤鱼。鲤鱼是用活的,用红丝线穿在鲤鱼的鱼鳍上,寓意鲤鱼跳龙门。祭祀完毕后要将鲤鱼放生,要放归到大河里,预示家人兴旺发达。桌上另一个主打贡品就要数过年公鸡了。公鸡要选5斤以上的成年公鸡,摆上桌时,公鸡头朝里,翘起的鸡屁股朝外,鸡身上还要插上3根鸡毛,尤如三面威风凛凛的令旗。供桌上没有蔬菜,但要放上一副六神牌,上面是各路神仙。
除旧迎新,年三十请年菩萨是一年到头的重头戏,辛劳了一年的村民会把家里所有最好的东西都拿出来,犒劳家人,也犒劳自己。
年初一,是大人小孩满街跑的日子。家里的当家人会早早起来,接灶家菩萨了。也就是说,灶王爷年初一就要来“上班”了。
年初一还是桂花村里的孩子回外婆家的特定日子。在这一天,孩子要回外婆家;新女婿要到老丈人家,俗话叫“拜丈母”。
年初二、三、四大家纷纷出门做客。到了年初五,村民们家家户户开始接财神,也就是接“五圣”。
正月半一过,就得出门干活了,在外打工的人也该回去上班了。老书记告诉我,老底子就这样,吃好廿三糯米饭,长工回家过年;过好正月半,长工回转上班。
我沉浸在这年俗故事中,这时,耳边传来阵阵锣鼓响,村里的文化专职管理员过来请我们看村晚了。这热闹的村晚,也是一场重头戏。我在想,若干年后,这村晚也许还会成为桂花村的另一项民俗。
○董君莲,业余喜欢写作,多次获国家、省、市级征文奖。嘉兴市诗词楹联协会会员,桐乡市诗词楹联协会会员,桐乡市女作家协会会员。著有作品集《七月的阳光》。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