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人文 教育 视听 公告 旅游 健康 概况 文明 挂号 摄影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镇街频道 > 屠甸 > 屠甸新闻

屠甸深化“三治融合”提升百姓幸福感

2019年10月24日 08:27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记者 钟淑婷

  每天下午三四点,屠甸镇荣星村村民周利华家中就开始热闹起来。村民们围坐在一起,或看着壁挂电视机中播放的法治宣传短片,或靠在法治书吧的沙发上,翻看法律书籍……这个曾经村民闲暇喝茶讲空头的乡村茶馆,如今早已摇身一变,成为“荣星村板凳法庭”。

  “板凳法庭”起源于屠甸镇,由桐乡市司法所工作人员、律师、法官等法律服务团成员以及资深的人民调解员、有威望的老党员、老干部、乡贤志士等人员组成“评审团”,把过去的“办公室坐诊”调解转变成如今的“上门巡诊”调解。“荣星村的‘板凳法庭’看似简陋,但‘法治书吧’‘法律服务’两大功能区域的设立,让村民随时可以拿起法律书籍学习。”昨天,屠甸镇相关负责人说,这里还会不定期邀请法律顾问、律师前来坐班,接受老百姓的法律咨询,“相信‘板凳法庭’在化解矛盾纠纷、提高村民法律素养方面一定会起到重要作用。”

  “板凳法庭”在屠甸的落地生根,正是屠甸推动“三治融合”这一法宝融入基层各项工作的生动实践。今年,屠甸坚持“深化+特色”,打造“三治融合”的三张名片:突出自治,深入推进乡贤参事会工作;突出德治,深入推进“三治信农贷”工作;突出法治,不断深化“板凳法庭”的内涵和外延。屠甸正努力走出一条党委、政府、公众共同参与,适合屠甸实际,具有可持续性特征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

  “环境变好了,住着也舒心!”家住联星村星园小区的村民张元发说。如今的星园小区内,房前屋后花木点缀,河道两岸绿意盎然,与去年相比有了较大变化。而这变化的背后,乡贤们的群策群力功不可没。去年,村里刚推行“优美庭院”建设,有一部分老人因为不舍得门前菜地变为绿化带,有些抵触情绪,村干部多次劝说无果。这时,几名比较有威望的乡贤参与进来,与村民们拉家常、说利弊。住在星园小区的乡贤参事会成员王雪生等人还带头建起了自家的优美庭院。慢慢地,村民开始接受了,甚至有些还主动找到村委会,希望他们给自己家里出出主意。

  如今,屠甸8个村都已经成立了乡贤参事会,并形成了一村一品的服务特色,乡贤的力量进一步凝聚,“三治融合”的精神得到进一步发扬。自2017年成立全市首家村乡贤参事会以来,屠甸镇通过乡贤助力的方式共筹集资金130万元,用于资助贫困学子、改善乡村环境、建设公共服务设施等。

  环境在悄然变化,村民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去年12月,桐乡在屠甸镇荣星村开展“金融惠农”行动试点工作,创新推出了“三治信农贷”这个无担保、无抵押、纯信用的金融新服务,旨在以普惠式资金保障回应人民群众需求,构筑起乡村振兴新引擎。试点工作启动后,屠甸全镇快速反应,出台《屠甸镇深入实施服务党群创业创新“金融惠农”行动的方案》,全面深化推进“金融惠农”行动,村民信用状况、道德行为等通过“道德评判团”“百姓议事会”等评判后,皆可转化为“三治信农贷”信用积分和贷款额度。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屠甸全镇授信户数达5009户,授信金额74887万元;经济合作社授信金额共计6500万元。“‘三治信农贷’给了我创业更大的底气。”曾通过点点手机获得了30万元银行授信贷款的屠甸个体户李德明感慨地说。

  “三治融合”其实就融合在平凡生活里,渗透在百姓的柴米油盐里。“三治融合”让乡村更美了,管理更民主了,民风更淳朴了,产业更兴旺了。“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加强载体设计,探索‘三治融合’深化提升,进一步激发社会治理新活力,推动屠甸实现高质量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屠甸镇相关负责人说。


编辑:潘竞毅
桐乡发布官方微信
桐乡时间官方微信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