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秋风又一次穿过古镇巷陌,凭栏眺望,千年乌镇在水乡互联网世界的倒影中泛起阵阵涟漪。
本届峰会期间,除了一场场代表各自领域最高规格的分论坛,在气氛相对显得轻松活泼的一个个咖荟上,则可以说是开启了“头脑风暴”。下面就和记者一起感受一下这其中的氛围吧。
5G赋能,人工智能产业提速发展
本报讯10月21日晚,一场主题为“5G时代人工智能的创新应用与发展”的乌镇咖荟在乌镇昭明书院举行,来自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清华大学、京东集团等科研院校、企业的10多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分享讨论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人工智能技术未来发展的核心方向等话题。市领导盛勇军、于会游、姜玮参加活动。
活动中,市委书记盛勇军代表市委、市政府对与会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盛勇军表示,历经前5届峰会的发展,今年的乌镇峰会更加开放,效应厚积薄发,让我们对未来的发展更有信心。当前数字经济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将发挥主导作用,建设好基础设施,打造包容的营商环境。希望大家能选择乌镇,共享峰会红利,把乌镇的IP越擦越亮。
会上,乌镇智库发布了《5G时代下的AI应用场景》主题报告,讨论了5G时代来临的全球大事件、主要应用场景及全球竞争态势,展望了5G和AI共同赋能的车联网、大健康及松鼠AI为代表的智能教育产业的发展趋势。松鼠AI副总裁梁静表示,AI在教育上的应用是为了给孩子们减负,而5G能为智能教育应用创造更多机会。
“通过5G,孩子们可以接收到的是VR这样的模式,也可以是更高清的动画,另外在贫困山区,他们那边可能才3G或者4G,这个速率会非常慢,所以很期待5G能够改变这样一个现状。”梁静说。
清华大学教授朱小燕认为,5G为人工智能建立了良好的环境,能带来更多的应用场景,在5G的支持下,人工智能肯定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朱小燕说:“它会把数据的传递和信号的获取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比如在现场动态的系统,就会更快更好地得到新的数据,做出更好的决策。”
大家认为,在人工智能浪潮中,“创新”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5G技术将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强大的赋能,创造出更加个性化、更加优质的产品,探索出更加多样的应用场景,造福人类。
中心记者金立宏
智造引领,数字经济浪潮翻涌
本报讯10月21日晚,在乌村的咖啡吧里,20多平方米的会议室内围坐着10多人,大家喝着咖啡或茶,你一言我一语,一起热闹地“聊天”,聊天的内容则关于“智能制造”、“数字经济”。这是由桐乡经济开发区组织的一场名为“数字驱动·智造引领”的乌镇咖荟,吸引了不少企业家、专家到场。他们在一起共议智能制造的发展前景,探讨发展之道,为桐乡经济发展把脉问诊。桐乡市领导冯中海、沈建坤等出席会议。
不得不说,如何使互联网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动能,是一个足以引起共鸣的话题。“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乌镇,这里给了我太多的惊喜。”说这番话的正是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夏蒙。他说,在桐乡,数字化发展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已融入至千家万户中。
“这里充满了活力与朝气。”第一次来到桐乡经济开发区,夏蒙便对桐乡留下了深刻印象。仅实地考察了两次后,便决定将一个智慧城市终端设备制造项目落地于此。
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数字产业化释放澎湃动能,更需要产业数字化的提档升级。关于“智造”,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俞海斌有着自己的想法。他说,当前,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期待转型,通过数字化发展,实现提质、降本、增效,寻求绿色发展之路。这是智造的魅力,也是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方向与趋势。
不断释放的乌镇峰会红利,让互联网成为桐乡经济转型升级的助推器,实际上,近年来,桐乡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举办地,桐乡拥有乌镇互联网创新发展综合试验区和乌镇大数据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两大载体,在发展数字经济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今年以来,桐乡把“数字经济”上升为“一号工程”,并将“数字桐乡”放在“四个桐乡”建设的首位来谋划和推动,全面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城市数字化发展,努力让桐乡成为数字经济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竞相迸发的“黑土地”。
据有关数据统计,自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以来,桐乡已引进宇视科技、航天北斗应用中心等数字经济项目1388个,数字经济企业数五年间增长了5倍,总数已达1745家。今年1至9月,开发区新增数字经济企业224家,引进数字经济项目总投资55亿元,数字经济核心智能制造业完成投资7.23亿元,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201个。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9月,数字经济小镇正式开园,为开发区新一轮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与动力。目前已完成过渡区和先导区的建设,重点引进数字经济项目、高层次人才项目、高端服务业以及总部经济项目。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