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举办的第二天,阿里巴巴集团合伙人、阿里云总裁胡晓明,富士康科技集团总裁郭台铭,卡巴斯基实验室首席执行官尤金·卡巴斯基等多位互联网行业知名人士表达了各自对互联网发展的期待。
如今,大势已至、未来已来。人工智能、网络安全……面对互联网行业的风起云涌,在各个分论坛上,嘉宾们观点交锋、畅谈互联网未来。
人工智能
网易集团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丁磊
在“数字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论坛”中,丁磊表示:“创新,我觉得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任何一个企业,创新是一件本分的事情,而且要持续不断地创新,要关注技术。”
丁磊直言错失短视频机遇。“比特币现在是很热,实际上这个技术10年前就有了,今年是比特币的第10年。还有一个就是短视频,其实我们很早以前就关注到,但是几年前我们内部一直很犹豫,结果失去了一个机会。”
“我相信其实在发展的过程中,这种创新的机会是会永远存在的,大家不要说错过这一拨就没有下一拨了,尤其是这一次人工智能,我觉得2016年的阿尔法狗论文发表以后,对未来十几二十年人工智能的发展会产生巨大影响,这个影响会像1994年中国接入互联网一样,影响到方方面面。”丁磊表示。
技术创新给内容带来更大发展空间
爱奇艺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龚宇
在“数字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论坛”上,龚宇表示,传媒无非是两个本质的东西:一是渠道,二是内容。渠道的创新给内容创作带来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因为它的观众更多元化了,收入更高,可以支撑它投资更大,拍摄更多好的内容,品质更高的内容。
“有了互联网,用互联网来传输内容就方便。一开始,带宽很低,大概十几年前有了online,可以边下载边看,从清晰度很低,到了现在有4K、8K,当然这里面的传输创新还更多,从原来的同州电缆,到了光纤,到了4G、5G。你会发现视频的传输媒体越来越方便,这是一个技术创新改变的一种媒介传输方式,但它深层次的影响其实在内容、在文化方面。”龚宇表示。
supET平台引领智造未来
阿里巴巴集团合伙人、阿里云总裁胡晓明
在“工业互联网的创新与突破”分论坛上,当谈到阿里云在工业互联网方面的一些创新和发展时,胡晓明表示,面对整个消费互联网向行业互联网转型的大机遇,阿里云近几年在工业互联网、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专家下工厂,开创性地研发了supET工业互联网平台,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工业大数据进行智能化的分析,已经在数十个行业帮助一批大中型企业制造业来提质降本增效。
他认为,supET平台基于阿里云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网络安全等领域的技术优势,以及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实践经验,结合浙江中控在工业控制和智能制造方面的行业优势,以及之江实验室在科研创新方面的研究力量,希望打造多方参与、开放协作的工业互联网生态。目前,这个平台已经有200多家生态企业参与。阿里云也希望通过supET平台自身的不断发展,带动数字产业化发展,让生态合作伙伴更加强大,并且服务于产业数字化,为制造业提供更好的更便利的数字化服务。
网络安全
卡巴斯基实验室首席执行官尤金·卡巴斯基
本报记者陈为民/摄
尤金·卡巴斯基在“工业互联网的创新与突破”分论坛上表示,对于工业互联网安全,需要契合过去传统产业保护系统以及最新的技术进展,不仅要关注办公当中的计算机,也要关注工业管理流程中所应用的网络系统,这样才能保障安全系数。“希望强调一个概念,就是从网络安全转化到网络免疫。”
对于黑客攻击,他发出这样的呼吁,“我们要做三件事情:第一,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这是最为重要的,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手。第二,要提高意识。作为决策的制定者,应该了解到我们的这些视角。第三,要有整个生态网络,包括在技术方面,整个网络安全方面的技术变得更加好,而且使黑客最后无法破解。这就是我们的发展方向。”
工业互联网就是由数据到决定的过程
富士康科技集团总裁郭台铭
在“工业互联网的创新与突破”分论坛上,郭台铭认为,“工业互联网就是由数据到决定的过程,任何事情做决策,数据说话。我们以数据到洞察、到知识、到决策到它的价值,我们集团内简化了几个字:云、易、物,大智网加机械。”
对于未来企业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发展,郭台铭表示,“富士康集团、富士康工业互联网现在在做几件事情,对外,构建工业互联网技术体系和标准,以及应用解决方案的矩阵。我们把所有的工业生产的环节分为‘三虚三实’:三虚分为讯流、技术流和金流,三实叫人流、物流、过程流。我们根据‘三虚三实’的结合,就是实体经济跟虚拟讯流信息的结合,可以做到知识共享,人才培训、数据解析、数据的建模、深度学习,在核心层建立海量的大数据,作为数据的积累。这是我们在应用方面的矩阵解决方案。”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来源于中国网)
1.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