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关于推进人文名城建设,打造风雅桐乡的实施意见

2017年08月25日 08:20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

  (四)着力推进文化名片闪亮工程,打造品牌文化城市

  10.做大做强名人文化。采用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高质量、高规格办好茅盾文学新人奖、“子恺杯”全国漫画大展、“徐肖冰杯”全国纪实摄影展、丰子恺中外散文奖等重大名人文化活动,联合中国作协、阿里巴巴集团共建茅盾青年文学院,力争让“茅盾文学奖”重回桐乡,不断扩大活动内涵和影响力。加强名人场馆建设,加快金仲华纪念馆新馆、陆费逵图书馆、丰子恺纪念馆、张琴秋纪念馆、茅盾纪念馆等名人场馆的新建及改扩建工作。进一步拓展茅盾、丰子恺等文化名人研究领域,立体化、精细化梳理其人格魅力、作品价值,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融入大众文化、对外宣传、文化创意及经济建设。着力推进张履祥、劳乃宣、太虚、张琴秋、木心等重要历史人物研究,不断丰富名人文化、乡贤文化资源。加强名人文化、乡贤文化的推介力度,创作一批桐乡名人题材的图书、纪录片、微电影等文化精品。

  11.打响群众文化品牌。持续办好漫画艺术节、“菊乡文学新苗”现场作文比赛、排舞大赛等活动,巩固中国民间艺术(漫画)之乡、中国排舞之乡、中国文学之乡等文化品牌。加强戏曲和围棋艺术传承,积极创建中国戏剧之乡、中国围棋之乡。大力弘扬篆刻艺术,争创中国篆刻之乡。策划举办“风雅桐乡诵”诗文大赛、凤凰湖音乐节、“我们的节日”“我们的村晚”等活动,培育时尚与传统深度融合的文化活动精品,打造“一镇一品”“一村一韵”基层特色活动品牌。做精做亮乌镇戏剧节、当代艺术展等国际性文化活动项目,打造乌镇文化小镇。

  12.鼓励文化精品创作。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双百”方针,以“五个一工程”为抓手,鼓励艺术家创作一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优秀文艺作品,带动文艺创作生产整体水平提升。完善文化精品创作、人才培养等扶持奖励政策,优化“文学艺术金凤凰奖”“群众文艺菊花奖”评奖办法,设立市长文化奖,切实加大对题材重大、地方特色鲜明的文化精品创作生产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激发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热情。积极探索建立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招标制和采购制,支持文艺院团发展。加大对优秀作品的宣传推介力度,鼓励参加各级各类艺术展览和评比,力争打响桐乡文艺品牌。建立中国网络文学创作基地,设立网络文学奖,推动网络文学发展。

  13.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推广企业文化俱乐部建设,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评选,引导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研究和探索,不断提升企业凝聚力、创造力和竞争力,保障企业在经济转型和企业改革中实现稳定发展。加强员工典型选树,通过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挖掘和宣传,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在构建企业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模范引领作用,不断提升员工队伍素质和道德水平。围绕经营生产,努力探索企业文化落地途径和载体,结合学习培训、岗位技能比武、导师带徒等活动,把企业文化细化融汇为班组文化,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性企业文化活动,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营造全员参与、全员共建的良好文化氛围。

  (五)着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打造公共服务标杆城市

  14.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巩固提升城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优化15分钟文化服务圈。加快推进图书馆新馆、城市档案中心、体育中心等重大文化体育设施项目建设,新增一批市民公共活动空间。规划建设丰子恺美术馆,实施君匋艺术院扩建工程。推进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实现镇(街道)省定一级站全覆盖,其中特级站达到50%以上,新增省文化强镇1个以上。完善公共文化网络服务支点,实现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村文化礼堂、社区文化家园全覆盖,推进“建、管、用、育”一体化,鼓励民间资本、民营力量参与文化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力争到2020年,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人均体育场馆面积达到2平方米以上,省级文化示范村10个以上,进一步优化服务网络。

  15.丰富文化惠民产品供给。加强全民艺术普及。整合社会资源,深化“淘艺吧”“学艺吧”等艺术培训平台建设,鼓励群众参与艺术知识、艺术欣赏、艺术技能、艺术活动培训和体验,倡导“一人一艺”,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参与性。办好市镇两级特色节庆活动和品牌活动,挖掘传统特色文化,鼓励村民自办文化。做实农村文化活动“158”工程(每月看1场以上电影、每年看5场以上演出,每年组织8次以上文体活动),深化送戏、送书、送展览和文化走亲“三送一走”活动,鼓励基层文化反哺。推动文化艺术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文化礼堂,保障特殊群体基本文化权益。加强农村文化工作指导,开展“馆-村文化结亲”活动,不断提高农村文化活动质量和组织水平。

  16.推进文化服务创新发展。促进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常态化、规范化,制定服务规范和服务标准。推进图书馆等事业单位开展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试点推行在基层综合文化站、农村文化礼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行理事会和议事会制度,切实提升服务效能。深化文化馆、图书馆、非遗馆总分馆体系建设,打造具有桐乡特色的总分馆推广模式。创新“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延伸“文化有约”供给互动服务,打造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公共文化数字服务网络,实现精准对接。

  (六)着力推进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程,打造历史文化名城

  17.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制定实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积极争创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开展乌镇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工作,扎实推进申遗规划整治和环境景观保护。加强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长效管理,巩固和完善大运河监测预警和管理体系。加强谭家湾遗址、罗家角遗址、东园遗址、俞家湾桑基鱼塘等重点文保单位的有效维护。

  18.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传统戏剧保护振兴计划,保护传承方言文化。完善市镇村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加强保护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非遗项目和传承人评审激励机制,做好各级非遗名录、传承人以及非遗传承教学基地评选和申报。深入实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常态化开展“我们的节日”节庆民俗文化展示展演体验活动。

  19.全面加强地域文化普及。加强桐乡地域历史文化研究,编撰出版系列历史人文著作,丰富文化普及教学资源。加强馆藏文化精品普及推介。抓好中长期教育规划,开展历史文化教材、参考书籍的系列化、适龄化开发,推进青少年历史文化学习。鼓励各中小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大力推广特色教学。建立传承教学基地,构建多层级、多元化的传承教学体系。利用报纸、电视、电台及“两微一端”新媒体,开设人文专题专栏,加强桐乡地域文化普及宣传。

  (七)着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壮大工程,打造文化产业名城

  20.优化产业发展市场环境。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促进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办文化企业,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政放权、优化服务,实现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管理职能,理顺文化市场管理体制,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有效规范市场经营行为。推行文化市场“双随机”监管机制和“阳光执法”工作,加强安全管理,提升管理效能。

  21.完善产业结构布局。完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和空间布局,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推动文化休闲旅游、互联网信息服务、创意设计等优势产业持续迅猛发展,积极培育影视传媒、文化演艺、会展服务等新兴行业业态,逐步形成以文化休闲旅游业为龙头,以互联网信息服务、创意设计、现代传媒影视、会展服务为特色的“一个龙头、四个特色”的文化产业新格局。加快形成以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为核心,东部创意设计时尚区、西部生态观光休闲区、北部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一核引领,三区联动”的文化产业空间布局。

  22.做强产业发展平台。加快产业平台建设,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园、乌镇互联网产业园、濮院时尚特色小镇、乌镇互联网特色小镇等重点平台建设,形成功能完备、运行高效的文化产业集群。加快濮院古镇改建项目、濮院毛衫创新园、中央新影桐乡园、浙江传媒华策电影产业园、乌镇小城故事等重大项目建设进度。加强产业招商,完善扶持政策,大力引进科技含量高、创新意识强、带动作用大的优质项目,争取世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大会等重大文化活动和文化产业项目落户,争创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示范基地)1个以上、省级文化产业园区(示范基地)2个以上。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和上市。力争到2020年,拥有年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20家以上,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以上。

  23.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文化产业与制造、科技、旅游、金融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开拓文化产业发展新空间。发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作用,推动数字新媒体、数字视听、通信设备制造、信息软件、版权交易等行业发展。利用名人文化、文化遗产等资源优势,大力开发文创产品,延伸衍生产品产业链条,做大做强人文旅游品牌。创新文化消费金融产品,完善文化企业融资服务链。

  五、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牵头协调、主管部门负责落实、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监督职能,发挥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作用,通过各种形式参与推进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加强部门配合,协调推进文化建设、文化产业发展。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工作责任推进机制。组建文化发展专家顾问团,邀请文化各行业领域的知名权威专家为桐乡文化及产业发展献计献策,充分发挥文化顾问在设计、规划、建设、项目决策等方面的咨询和参谋作用。

  2.加大扶持力度。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完善文化投入机制,做到财政公共文化投入不低于上年水平。有效落实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制度,加强科学性和长效性。全面落实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1%及鼓励社会组织、机构和个人捐赠公益性文化事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相关政策规定。提高彩票公益金用于体育事业比重。将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资金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文化投入机制。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保障文化发展用地优先供给。

  3.深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推动文化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加强行业协会建设,逐步引导行业协会承接政府转移的部分职能。继续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机制改革,深化总分馆体系建设和理事会管理机制建设。坚持“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的方针,进一步深化广电、报社等经营性文化单位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声、屏、纸、网”多媒体联动的立体传播格局。

  4.加强人才保障。制定文化人才中长期培养与发展规划,拓宽引进渠道,创新引进方式,不断增加文化人才数量、优化人才结构。充实地方基层文化队伍,改善队伍结构,巩固“两员”制度,保持基层专职文化队伍整体的稳定性和活跃性。整合市、镇、村三级资源,形成以“专职队伍”系统轮训、“文艺骨干”分层辅导、“普通群众”点单培训相结合的培训体系,创设专类服务团队,提升专业服务水平。加强业余文艺团队扶持管理,探索推行志愿服务、团队建设积分制管理和激励回馈制度,培育壮大文化队伍。

首页  上一页  [1]  [2]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编辑:张莉莉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