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市一院病理科医生邱建学
“当医生就要多付出,不要想着享受”
60岁的邱建学是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的医生,医学世家出身的他,小时候对医生最主要的认知就是当医生很辛苦。父母工作没有正常的上下班时间,而且每年都要下乡,有时候下乡时间长达几个月,没有父母在身边的日子里,年幼的邱建学就学会了自己独立生活。
不会撒娇、不能任性,看着其他小孩都有父母陪在身边,再羡慕也要理解父母特殊的工作。邱建学回忆父亲最常对自己说的就是“当医生就要多付出,不要想着享受,有付出才能有成绩。”这些观念在年幼的邱建学心中扎了根,化成了对医生这一职业崇高的敬意。
再后来长大成人,大学毕业后的邱建学没有过多考虑,“理所当然”地跟随父辈的步伐走上了医生道路。刚到病理科的时候,邱建学深感责任重大,时常觉得风险太大,心生退缩的念头,邱建学的父亲鼓励他“没有一个医生是低风险的,要靠自己多学习才能规避风险。”父亲的鼓励支撑着邱建学在病理科坚持了下来,一干就是几十年。
邱建学的父亲性格和善,从医多年和很多病人结下了深厚的医患情。“很多病人逢年过节都会来我家看望我父亲,尤其是一些农村老人会带着土特产过来。”邱建学说,“这是一个医生工作最大的认可,同为一个医生,我也感到非常羡慕,这激励着我带着更多奉献精神投入工作,去成为更受大家喜爱的医生。”
讲述人:崇福镇机关干部陈振学
“一步走得差了没关系,但是不能走歪路”
“你要是不好好读书,将来就回家跟我一起干农活,养蚕种田。”崇福镇机关干部、今年27岁的陈振学回忆,小时候父亲跟自己说得最多的就是要好好学习,走正道。陈振学的父亲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干了一辈子农活,辛苦了一辈子的他,常常跟陈振学懊恼自己年轻时没有努力读书。
陈振学小时候是村上出了名的调皮蛋,整天只知道玩,作业不愿意做,因此没少挨父亲的棍棒。为了让陈振学知道干农活的辛苦,从小学起,父亲就要求陈振学参与各种农务劳动,采桑叶、养蚕、喂猪、剥桑条皮……还不懂事的陈振学厌倦了农活,却并没有学习的心思。“我父亲一直告诫我不能走歪路,他绝不允许我去网吧、溜冰场这种场所,在他眼中学习才是唯一的正路。”
让陈振学父亲欣喜的是,读初中以后,随着年龄增长,陈振学也渐渐开始懂事了,“看着我父亲每天辛苦工作完回家,还要立刻去田间地头干活,我逐渐体会到父亲的心情,记得那时我学习成绩从年级120多名进步到40多名。”
然而高考时,陈振学还是失利了。“那时候,父亲对我期望还是蛮高的,他对我的学校了解也不多,不知道我的学校整体水平并不高。”公布高考成绩的那天,陈振学看到他父亲偷偷落泪了。“父亲担心我上不了本科,将来不能有一个很好的工作。”陈振学如今回忆起来,语气还是有些沉重,“但他看到我难过反而过来安慰我。他跟我说人生的路很长,一步走得差了没关系,只要没有走错路,经过不断的努力,一定是可以达到想要的结果。”
父亲的一席话,给了陈振学面对未来的勇气,“从小父亲对我最大的期盼就是我能读书成才,高考失利,我本以为父亲会对我心灰意冷,没想到他反而安慰我,这激励了我在大学时发愤图强,坚信只要努力,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