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崇福镇县治一千多年,崇德县庙宇很多,规模大历史久风景奇的当属卫曹庙。
卫曹庙历史悠久。最早的说法是卫曹庙是民间为了纪念三国的卫延和曹操而建造的。
卫曹庙位于桐乡市崇福镇留良乡地域南沙渚塘北岸,水陆交通方便。庙界辖属范围大,涉及留良、虎啸、骑塘三个乡。到了宋代,北宋被金兵所灭,康王赵构南逃至卫曹庙避难,在南沙渚塘下马过河,此桥就是民间传闻的“下马辇桥”。康王继续前行至一小木桥过桥南逃,这桥就是“王过此桥”。康王逃难脱险在临安登基后,为了表彰土地庙救驾有功,封江浙土地菩萨为秦王。所以卫曹庙的土地菩萨又称为秦王。
明代,卫曹庙破败荒废了。清道光《石门县志》卷九上记载:“卫曹庙,一作会曹庙,卫曹庙在现东南八里,相传旧为秦王庙,后并曹王于内,故呼会曹秦王庙,万历年间毁,僧士经重建有碑记。”
县志上有《郭子直重建卫曹庙记》,碑记开头写道:“余家御儿之东稍北而西五里许,有卫曹庙,其神在祭祀不可考,古有方社之祭坛,士人沿袭为祭赛之地者也。”这篇记详细叙写了卫曹庙修建前后的情况,从记中交代的方位推断,写记的郭子直是留良御驾桥附近的人。张森生曾在一书中写道:“郭子直,字舜举,隆庆五年(1571)进士,官闽臬,有《三游草》,与宋旭等结殳山社。”
据此可知,这篇记是郭子直考中进士后携同乡里士人修建卫曹庙后所写的。《崇福镇志》“人物传”中也有郭子直的记载。
修建后的卫曹庙气势恢宏。庙里的和尚管理属地分为东房和西房。二月初二和八月十五是卫氏和曹氏土地菩萨的生日,善男信女前来祈祷求福,香火旺盛。
新中国成立之初,卫曹庙仍气势非凡,政府把它作为留良公社的粮站。庙前山门东侧横跨南沙渚塘的石拱桥叫永庆桥(上世纪八十年代拆除),山门前宽敞的石埠方便船只停靠,迎接香客上岸。进入山门往北就是庙宇里很有建筑风貌的升箩顶戏台,坐南朝北。穿过戏台,进入广场,西边是长廊,长廊内供着菩萨。广场北边是土地殿,又称百桌厅。土地殿东是观音殿和翊文祠。翊文祠是供学子读书的地方。祠东是大操场,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作为民兵训练基地。
卫曹庙山门东侧有一棵大樟树。小时候去卫曹庙东面的舅舅家,就可以望见西面的大樟树,远远看它,樟树如一座小山。经不住绿阴的诱惑,我特地去观赏了几次。樟树长在庙门口的塘河边,舒展随意。它粗大的树干要四个人才能合抱起来,是我有生以来见到的最大的樟树。主干以外,另有枝丫从离地两三米处优雅地斜逸而出,呈现着优美的曲线。它未经人工修裁,叶片鲜润,充满生命的活力。
据说这树是卫曹庙建庙时就种下的。樟树在人们心中仿佛是一棵神树,树长得很高很大,树冠遮蔽了南沙渚塘。后来,庙房成了崇福粮管所的粮库,庙的对岸也建了个木材加工厂。那时我陪舅舅摇船去加工厂里锯板,遇上了雷雨,就赶紧把船停靠在樟树下,树的枝叶挡住了风雨。一次,雷电击中了树身,劈去了长在河面上的一大半树干,被雷劈火烧过后,顶部枝杈亦已枯死,像化石般默立荒野。但树的生命极为顽强,树身上又萌发出许多新枝,蓬蓬勃勃,肆意生长。生与死的斗争如此残酷而令人震撼。然而,那棵大樟树最终还是死去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古老的殿堂房舍被拆除,新建粮库,原有建筑基本拆光。
进入二十世纪后,卫曹庙粮库不再收粮存粮,搁置荒废。
2015年,在广大信徒的要求下,地方热心人士经佛教部门同意后,把部分粮库进行改造,在靠近南沙渚塘边的戏台旧址上建造了卫曹庙的山门、石狮、土地殿、三圣殿和念佛堂斋堂等。
在卫曹庙原址南隅重新修建的庙宇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