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姚惠忠:青山在眼前

2017年04月26日 09:52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作者:

  在路上

  儿时,家贫。家中无所有,对于画画的记忆着实不多,有次是家中建房打灶头时,看泥水师傅画灶头。还有就是堂兄给了我两支粉笔后,在生产队里的水泥地上画小人骑马。我的小学是在当时的大队小学上的,全校只有五个班级,不到一百名学生,后来上了石门乡初中,也只有六个班级,两百多名学生,教图画课的是王永潮老师。王老师喜欢画速写,还打拳。一九八五年考进平湖师范,三年的师范生活让我知道了素描与国画、水彩与油画的区别。记得第一次学素描,我连石膏几何体、素描是什么都不知道。那时的我们,青春年少,勤奋好学,如同一张白纸,不久便变得色彩斑斓起来。第一年由彭正海老师教我们图案,第二年由沈家龙老师教素描与色彩,第三年由朱炬君老师教中国画。其实也就每周两节美术课,大部分人混混就过去了。第三年参加了朱老师的国画兴趣小组,画画的时间也多了起来。朱老师原是鲁艺版画系毕业的,搞了一辈子的木刻,年纪大了,后来自学了国画,自创抹布画法。

  一九八八年师范毕业,分配到安兴同善堂的一所乡村小学,在那里一呆就是三年。学校分配的单人间,除了一张床,就是由几张课桌凑起的一只画桌,在这里,开始了我的国画起步,一本芥子园画谱,让我爱不释手。后来又喜欢上了黄秋园的山水,对着他的画册,一画就是三年。后来从安兴调到石门,又从石门调到桐乡,唯一不变的就是画画。

  喜欢画画,喜欢它的安静。笔、墨、纸、砚,就像是我最常吃的几味小菜,常吃不厌。每天醒来,读帖,写字,看书,画画,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我很喜欢浙江的山水树木,林木茂密,溪水潺潺,虽没有名山大川的挺拔与气势,但它们长得滋润、清秀,特别地可游可居,不管是雁荡山水,还是富春山居,抑或不知名的小山小水,都给人以遐想。

  喜欢山水,喜欢它的慢。古人说:五日一山,十日一水。积墨如积德,画山水,最是性急不得的,沏一壶好茶,磨宜文轩的墨,用陈年红星宣,慢慢写来。一根线条,一个点,无不透露着你的喜好。山水的美,在于它的日积月累,今天画一道,明天加一道,层层叠加,历劫方成菩萨,画到后来,神明自来。在历代画家中,最喜欢沈周的江南山水,不炫技巧,点划交代清楚,笔墨朴实,娓娓道来,不假思索,观沈周临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少了一份禅意,多了一份泥土的芬芳。

  二○○四年,机缘因合,在一座寺庙里,遇到了先生吴蓬。先生是个痴人,以墨鸡、兰竹名世,执于绘画,以阴阳五行之理,阐述笔墨变化,深得笔中三昧。绘画写文、著书行善无所不能。佩服先生,不仅因为同是石门人,更因先生的勤奋与识见。我与先生所处时间无多,但受益匪浅。

  二○一四年,因嘉兴画院组建山水工作室,有幸得识孙海峰老师,多次随海峰老师一同外出写生,得益良多。孙老师系姜宝林与孙永的弟子,得南陆北李之正脉,长年奔波在外,天南海北,勤于写生与创作。孙老师的人品与孝心,更是传为美谈。

  山水之外,也爱书法,傅青主、赵子昂、董香光、丰子恺皆我所喜。常与泥堂钱宜东观赏前朝碑拓墨迹,感叹明清时的用墨用纸之精良。感受其昌董公的册页书写之美,推敲书写时不同位置的用笔变化。“言宜慢,心宜善”,据说是王羲之的家训。

  艺术之高下,终在境界。境界层上,一步一重天,虽咫尺之隔,往往辛苦一世,未必梦见。

首页  上一页  [1]  [2]  [3]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新闻 新闻标签:编辑: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