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唯一 新闻门户

石门“三跳”后人大放光彩

2017年04月18日 08:54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作者:记者 沈怡华 通讯员 周慧

  石门镇中心小学两名学生在表演“三跳”《造字先生》。(照片由学校提供)

  日前,石门镇中心小学两个头扎小髻、身穿蓝印花布的学生,用“三跳”的形式将石门白“gang”字的传说搬到了浙江省第九届曲艺新作大赛现场。浓郁的地方特色,活灵活现的表演,让这个名为《造字先生》的“三跳”节目迎来了满堂喝彩。虽然比赛结果还未出,但从这一代“三跳”传人身上看到了桐乡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浙江省曲艺新作大赛每两年举办一次,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九届。本次参赛的曲艺作品样式丰富多彩,有桐乡“三跳”、绍兴莲花落、绍兴平湖调、绍兴评话、宁海弹词、金华道情、宁波走书、温州鼓词、海宁独角戏、丽水鼓词、永康鼓词、杭州摊簧、台州摊簧、平湖钋子书等。

  “三跳”是桐乡传统的民间曲艺,演出时主要通过三段毛竹板碰击发出的响声来伴奏。2007年,“三跳”被列入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融入了更多现代元素、有了莘莘学子的传承和政府的大力推广支持后,“三跳”早已不是那个在田间地头传唱的民间曲艺了,而是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东高桥,水泄不通砌人墙。一个小人当众磕头拜先生……”寥寥几语,两个小姑娘用亲切的乡音把人带到旧时石门。《造字先生》这个剧本由桐乡文化服务中心严旻操创作,故事取自石门白“gang”的传说:一个名叫王学祥的小孩,聪明过人性乖张,家里请了好几位私塾先生都被他吓跑了。这天来了一位名叫石无常的先生,经过一番斗智斗勇后,王学祥心甘情愿拜石无常为师。

  原始资料只有200多字,但创作出来的剧本有13多分钟长。严旻操和石门镇文体站人员为了选择素材商量了很久,最后选定这个在石门流传度很广的传说,并在剧本中加入了很多石门元素和特色语言,让整个故事呈现更多生活气息。同时请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桐乡“三跳”老艺人邱学良一字一句定曲调,充分保留了“三跳”的原汁原味,又在说唱中加入了新的艺术手法,让“三跳”呈现新面貌,更容易让年轻一代接受。

  参加此次表演的两名学生仲欣宇和殷缘,分别只有9岁和10岁。两人接触“三跳”不到一年。“特别不容易,从出剧本到排练、上台,不到一个月时间,两个孩子学得特别刻苦。”石门镇中心小学老师沈娟英告诉记者,其中一个孩子是山东人,方言关是很大一个坎,“在说辞上只能一个字一个字教,孩子唱哭了,只能抱在身上教。”不过两个孩子最终在舞台上的表现不负众望,得到了很多曲艺名家的肯定。

  这不是石门“三跳”后人第一次登上这样的大赛现场。在2015年浙江省第八届曲艺新作大赛中,由严旻操创作、石门镇中心小学学生表演的《兰花指》摘得了大赛创作、表演双兰花银奖,之后又获得了嘉兴市第八届“石榴奖”校园文化艺术节“阳光下成长”中小学生才艺表演大赛小学组金奖、桐乡市第六届群众文艺菊花奖汇演金奖。

  “三跳”曲艺捧回的艺术荣耀为文化传承打下了更好的基础。沈娟英介绍,该校自2012年建立“三跳”民艺社团以来,以点带面普及“三跳”教学,培养出一批批优秀学员。石门镇政府也出台了一些举措鼓励推动“三跳”的蓬勃发展,每年出资推动一系列“三跳”文化活动的开展,加大对“三跳”传承人的培育,为他们提供各种平台展示,以扩大影响力。同时,还保持“三跳”新作品的创作和编排,创新表演形式,做到在传承中突出创新,在创新中保护曲种。

  为了进一步弘扬传统曲艺魅力,让市民共享文化红利,从今天起至30日,每天下午1点至3点,在桐乡市文化艺术服务中心小剧场举行传统“三跳”公益演出,邱学良将带来“三跳”传统曲目《白罗山》。有兴趣的市民可以前去一饱耳福。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博
桐乡新闻网官方微信
所属专题:
来源: 《钱江晚报·今日桐乡》 新闻标签:编辑:匡万忠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钱江晚报今日桐乡”、“嘉兴日报桐乡新闻”、“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9399348 市府网:559348